红子根

类别: 止血药
清热,凉血,化瘀,止痛。主潮热盗汗,肠风下血,崩漏,疮疖痈痛,目赤肿痛,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劳伤腰痛,外伤出血①《分类草药性》:"治虚劳骨蒸潮热。"②《四川中药志》:"疗跌打损伤,止筋骨痛。"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红子根
【别名】: 火把果根
【汉语拼音】: Hónɡ Zǐ Gēn
【加工采集】: 9~10月采挖,洗净,晒干。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化瘀,止痛。主潮热盗汗,肠风下血,崩漏,疮疖痈痛,目赤肿痛,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劳伤腰痛,外伤出血①《分类草药性》:"治虚劳骨蒸潮热。"②《四川中药志》:"疗跌打损伤,止筋骨痛。"
【性味】: 味酸、涩;性平。归肝、肾经。《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 《重庆草药》:"孕妇禁用,气虚者慎服。"
【归经】: 归经_肝经
【植物形态】: 火棘 常绿灌木,高达3m。侧枝短,先端成刺状,嫩枝外被锈色短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短,无毛或嫩时有柔毛;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1.5-6cm,宽0.5-2cm,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短尖头,基部楔形,不延连于叶柄,边缘有锯齿,近基部全缘。花两性,集生复伞房花序;叶柄长约1cm;萼筒种状;萼片5,三角形,先端钝;花瓣近圆形,白色;雄蕊20,花药黄色,花柱5,离生,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果实近球形,直径约5mm,橘红或深红色。花期3-5月。果期8-11月。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2800m的山地、丘陵阳坡灌丛、草地及河沟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用药部位】: 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
【来自何书】: 《分类草药性》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