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皮

类别: 清热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便血,湿热黄疸,下肢肿痛,潮热盗汗,风火目痛,口糜,舌疮,乳腺炎及痈疮初起。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黄刺皮
【别名】: 黄三刺皮。
【汉语拼音】: huangcipi
【成份】: 1.直穗小檗根 含小檗碱(berberine)1.78%,小檗胺(berbamine)0.73%,还含掌叶防己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皮部含小檗碱4.46%。2.鲜黄小檗根 含小檗碱1.72%,小檗胺0.68%,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3.甘肃小檗 根含小檗碱2.74%,小檗胺1.88%,掌叶防己碱。
【加工采集】: 4~5月间,开始出芽长叶时,砍取较租的茎,刮去粗皮,去掉木心,取黄色皮层及韧皮层,晒干。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便血,湿热黄疸,下肢肿痛,潮热盗汗,风火目痛,口糜,舌疮,乳腺炎及痈疮初起。
【性味】: 苦,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洗;或含漱。
【归经】: 肺;胃;大肠经
【植物形态】: 直穗小檗落叶灌木,高约2米。老枝灰黄色,有稀疏细小疣状突起,刺常单生,或无刺。叶厚,近圆形、矩圆形或宽椭圆形,长3~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圆形,边缘有刺状细锯齿,上面暗黄绿色,下面亮黄绿色,无白粉;叶柄通常长2~4厘米。总状花序有花15~30朵,连总花梗长3.5~6厘米;花黄色,径约5~6毫米;萼片6,2轮;花瓣倒卵形,长3毫米;雄蕊6;子房有1~2胚珠。果序直立;浆果椭圆形,长6~7毫米,直径约5毫米,红色,无白粉。生山地灌丛中。分布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河北。
【用药部位】: 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的茎皮。
【来自何书】: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黄刺皮的功效与作用
黄刺皮是指黄皮,黄皮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的功效与作用。黄皮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或普通黄皮的未成熟果实,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肝经。黄皮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壅盛之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湿热黄疸、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病症。黄皮还可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病症,与乳香、没药、当归等药物配伍使用,还可用于治疗产后瘀阻腹痛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黄皮有小毒,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不可盲目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此外,孕妇、体质虚弱者、阴虚火旺者应谨慎服用黄皮。若服用期间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黄刺皮的功效与作用?
一般具有清湿热、解热毒的功效。黄刺皮清湿热,解热毒,适用于热痢便血、湿热黄痘、下肢肿胀、潮热盗汗、风火目痛、口糜、舌疮、乳腺炎、痈疮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反复的考证和试验,确保了产品的品质。病人服用后,反应良好,充分说明了黄刺皮的品质。黄刺皮的用法是:内服,6-15g,煎汤。外用:取适量,研磨成粉,或煎煮后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调整,只有在合适的药物治疗下,才能尽快地康复。如果与其它药品一起服用,会产生药物的相互影响,请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