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已

类别: 活血化瘀
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疮疥,疖肿,月经闭止。杀虫。用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头癣、白秃、皮肤瘙痒、闭经;杀蛆和孑孓。①《别录》:"主诸恶疮疥痴瘘蚀。"②《日华子本草》:"主头疮,白秃,风瘙,皮肤痒虫,可煎汁浸并敷。"③《纲目》:"杀虫。"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瘀活血,抗菌消炎。治跌伤,扭伤,骨折,疖肿,经闭。"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及已
【别名】: 獐耳细辛(《纲目》),四叶细辛(《植物名实图考》),牛细辛、老君须(《湖南药物志》)。
【汉语拼音】: jiyi
【加工采集】: 春季开花前采挖,去掉茎苗、泥砂,阴干。
【功效主治】: 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疮疥,疖肿,月经闭止。杀虫。用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头癣、白秃、皮肤瘙痒、闭经;杀蛆和孑孓。①《别录》:"主诸恶疮疥痴瘘蚀。"②《日华子本草》:"主头疮,白秃,风瘙,皮肤痒虫,可煎汁浸并敷。"③《纲目》:"杀虫。"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瘀活血,抗菌消炎。治跌伤,扭伤,骨折,疖肿,经闭。"
【性味】: 《别录》:"味苦,平,有毒。"
【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3分。
【禁忌】: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不宜长期服用,对开放性骨折不作外敷应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
【植物形态】: 及己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横走,侧根密集。茎节明显。叶对生,4~6片,生于茎上部,纸质,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间或倒卵形,长7~10厘米,宽2.5~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锯齿,齿端有1腺体;叶柄长1~2厘米;托叶微小。穗状花序生茎端,单生或2~3分枝,总花梗长约1~2.5厘米;花苞微小,鳞片状,先端有细齿;花小,无花被及柄;雄蕊3,矩圆形,下部合生,生于子房外侧上部。中间的一个长约2毫米,有1个2室的花药,侧生的2个稍短.各有1个1室的花药;子房下位。浆果梨形。花期5月。生长于阴湿树林中.分布江苏、安徽、湖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本植物的茎叶(对叶四块瓦)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用药部位】: 为金粟兰科植物及己的根。
【来自何书】: 《本草经集注》
同类活血化瘀药
大黄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骨碎补
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藏红花
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①《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 ②《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 ③《纲目》:"活血,又治惊悸。"
更多同类活血化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