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黄耆

类别: 补虚药
①《江苏植药志》:"催乳。"②《陕西中草药》:"补中益气,托疮毒,利尿,通乳。治虚劳,贫血,肺结核,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水肿,糖尿病,疮肿不易外透,乳汁不足。"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苏黄耆
【别名】: 土黄芪、献干粮、狗干粮(《陕西中草药》)。
【汉语拼音】: suhuangqi
【成份】: 含脂肪油(中含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蜡(主为廿八烷)、植物甾醇、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钙、阿拉伯糖、粘液质、树脂和焦油状物。
【加工采集】: 春、秋采挖,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 根的提取物在体外可抑制结核杆菌。根、子、叶皆含多量粘液质,可作润滑、缓和刺激剂,用于粘膜炎症。
【功效主治】: ①《江苏植药志》:"催乳。"②《陕西中草药》:"补中益气,托疮毒,利尿,通乳。治虚劳,贫血,肺结核,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水肿,糖尿病,疮肿不易外透,乳汁不足。"
【性味】: 《陕西中草药》:"味甘,性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炖肉,1~2两。
【植物形态】: 圆叶锦葵多年生草本。根深而粗大。茎匐生,略具粗毛。叶互生;圆肾脏形,长2~4厘米,宽4~7厘米,具5~7钝浅裂,边缘具钝齿;叶柄长5~14厘米。花白色或浅蓝色,径约1.5厘米,蔟生于叶腋,花梗细长,具细毛;小苞片3,披针形;萼5裂,广卵形,花瓣5,倒心脏形,较萼片长1倍,基部具细毛。雄蕊多数,结成一圆柱体,花药着生于顶端;子房多室,花柱与心皮数相等,柱头线形。果实扁球形,直径约6毫米,心皮背部密被细毛,皱纹不显。花期4~5月。果熟期7月。多生于路旁荒地,间有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用药部位】: 为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的根。
【来自何书】: 《江苏植药志》
同类补虚药
淫羊藿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甘草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芪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更多同类补虚药
用药咨询
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汤具有益气固表、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托毒排脓、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但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益气固表黄耆汤中的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症状,同时对于自汗、水肿等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补气升阳黄耆汤中的黄耆具有补气的作用,可以升腾阳气,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脾肺气虚、中气下陷引起的不适症状,同时对于气虚乏力、气短等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利水消肿黄耆汤中的黄耆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促进体内的水分代谢,从而缓解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4、托毒排脓黄耆汤中的黄耆具有托毒排脓的功效,可以促进脓液的排出,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疮疡肿毒、溃久难敛等症状,同时对于病后体虚、乏力等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调理气血黄耆汤中的黄耆具有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补气养血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黄耆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对于热病、阴虚阳亢的患者不宜服用黄耆汤,以免加重病情。
肾虚能喝黄耆红枣茶吗?
这个情况当然是可以吃的,但是黄芪,大枣是不能治疗肾虚的,补肾建议使用枸杞泡茶。
肾虚能喝黄耆红枣茶吗?
黄芪,红枣有补气血的作用,对于肾虚者是可以服用的,但肾虚还需要服用补肾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