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实

类别: 收涩药
涩肠固脱。治泻痢脱肛,痔血。①《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②《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③《本草经疏》:"涩精。"④《纲目拾遗》:"治胎疝。"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橡实
【别名】: 芧栗(《庄子》),橡栗(《吕氏春秋》),梂(《尔雅》),皂斗(《吕氏春秋》高诱注),橡子(《庄子》司马彪注),杼斗(《唐本草》),橡斗子(《日华子本草》),柞子(《纲目》),栎子(《医林纂要》),麻沥果(《纲目拾遗》)。
【汉语拼音】: xiangshi
【成份】: 种子含淀粉50.4%,脂肪油约5%。产于江苏西南部的含油量达15~20%。壳斗含鞣质19~29%。树叶含鞣质5~10%。
【加工采集】: 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贮放通风干燥处。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橡实,去粗皮一重,取橡实蒸,从巳至未出,锉作五片用之。"
【功效主治】: 涩肠固脱。治泻痢脱肛,痔血。①《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②《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③《本草经疏》:"涩精。"④《纲目拾遗》:"治胎疝。"
【性味】: 苦涩,微温。①《唐本草》:"味苦,微温,无毒。"②《玉楸药解》:"味苦,气涩,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醋磨涂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禁忌】: 痢疾初起,有湿热积滞者忌服。①《本草经疏》:"湿热作痢者,不宜用。"②《本草汇》:"病齿匿及火病人忌之。"
【归经】: 《本草经疏》:"入手阳明、足太阴、少阴经。"
【植物形态】: 麻栎,又名:栩、栎(《诗经》),橡(《庄子》),杼(《毛诗传》),柞树(《尔雅》郑玄注),柞栎(陆玑《诗疏》),枥(《本草拾遗》),橡栎(《本草图经》),橡子树(《救荒本草》),紫栎、橡碗树、青刚、黄麻栎、栎子树。落叶乔木,高15~20米,直径约60厘米。树皮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小枝暗灰褐色,无毛,具多数浅黄色皮孔;幼枝黄褐色,有绒毛;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9~15厘米,宽2.5~3.6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锯齿,侧脉12~17对,直达齿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叶柄长2~3厘米,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成柔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长6~12厘米,被柔毛,花被通常5裂,雄蕊4,罕较多;雌花1~3集生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坚果约1/2弱,鳞片狭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反曲,被灰白色柔毛,坚果卵球形或卵状长圆形,淡褐色。花期5月。果期次年9~10月。生于丘陵或山坡疏林中。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浙江、台湾等地。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橡木皮)、壳斗(橡实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用药部位】: 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的果实。
【来自何书】: 《雷公炮炙论》
同类收涩药
罂粟壳
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①《医学启源》:"固收正气。"②《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③《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④《本经逢原》:"蜜炙止嗽,醋炙止痢。"⑤《本草从新》:"固肾,治遗精多溺。"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慢性衰弱之久下痢、肠出血、脱肛、贫血拘挛之腹痛、腰痛、妇女白带。又用于慢性久咳嗽、肺结核、咳血、喘息等症。"
五味子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山茱萸
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更多同类收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