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海椒

类别: 理气药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消积,利膈,下热毒。治风湿麻痹,湿热痒疮。"②《贵州药植目录》:"治月家病,疔疮。"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野海椒
【别名】: 海茄子(《四川常用中草药》),岩海椒、观音莲,玉珊瑚(《贵州药植目录》)。
【汉语拼音】: yehaijiao
【成份】: 叶含毛叶冬珊瑚碱。
【加工采集】: 夏、秋季采,晒干。
【药理作用】: 毛叶冬珊瑚碱有抗结核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作用;在体外抑制结核杆菌的浓度为3毫克/毫升,作用不受血清的影响。尚可作为甾体的前身。
【功效主治】: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消积,利膈,下热毒。治风湿麻痹,湿热痒疮。"②《贵州药植目录》:"治月家病,疔疮。"
【性味】: 《四川常用中草药》:"甘辛,温,有小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
【植物形态】: 毛叶冬珊瑚小灌木,高30~60厘米。茎灰褐色,新枝绿色,幼枝、叶柄、叶下面及果梗均具星状柔毛或稍有柔毛。单叶互生,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8~15毫米,常2枚生于一处,一大一小,先端圆钝,基部窄狭成柄,全缘或呈微波状,上面疏被短毛或近于无毛,下面疏被短毛或星状毛。花1~2朵叶腋外生;花小,白色;萼绿色,略成钟状,上端5裂,微被毛;花冠浅钟状,5裂;雄蕊5,黄色;花柱线形,柱头小,略呈头状。浆果圆球形,橘红色或红色,直径约2厘米。种子多数,扁平,略呈肾形,平滑。花期3~6月。果期4~7月。生于荒地、林边。分布四川,贵州;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有栽培。
【用药部位】: 为茄科植物毛叶冬珊瑚的全草。
【来自何书】: 《四川常用中草药》
同类理气药
降真香
理气,止血,行瘀,定痛。治吐血,咯血,金疮出血,跌打损伤,痈疽疮肿,风湿腰腿痛,心胃气痛。①《海药本草》:"主天行时气。"②《纲目》:"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③《玉楸药解》:"疗梃刃损伤,治痈疽肿痛。"④《本草再新》:"治一切表邪,宣五脏郁气,利三焦血热,止吐,和脾胃。"
艾叶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合欢花
舒郁,理气,安神,活络。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跌打损伤疼痛。①《本草便读》:"能养血。"②《分类草药性》:"能清心明目。"③《四川中药志》:"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消风明目,解郁。治心虚失眠。"④江西《中草药学》:"解郁安神,和络止痛。治肝郁胸闷,忧而不乐,健忘失眠。有时还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疼痛。"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咽喉疼痛。"
更多同类理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