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根

类别: 利水渗湿
利尿,去瘀。治砂淋,吐血。①《纲目》:"主治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②《岭南采药录》:"利小便。"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毒,去瘀。"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土血。"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玉蜀黍根
【别名】: 抓地虎(《贵州民间方药集》)。
【汉语拼音】: yushushugen
【成份】: 根含芳甙Ⅱ和R-芳香甙Ⅲ。
【加工采集】: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主治】: 利尿,去瘀。治砂淋,吐血。①《纲目》:"主治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②《岭南采药录》:"利小便。"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毒,去瘀。"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土血。"
【性味】: 味甘;性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两。
【归经】: 心;肾;膀胱经
【植物形态】: 玉蜀黍,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每节有2雄小穗,1无柄,1有短柄;每1雄小穗含2小花,颖片膜质,先端尖;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片宽阔,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花、果期7-9月。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用药部位】: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
【来自何书】: 《纲目》
同类利水渗湿药
千金藤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治疟疾,痢疾,风湿痹痛,水肿,淋浊,咽喉肿痛,痈肿,疮疖。①《本草拾遗》:"主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瘴疟,痰嗽不利,肿疽,犬毒,癞,杂疹悉主之。"②《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活络,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多发性疖肿,痢疾,毒蛇咬伤,子宫脱垂,咯血。"④《四川常用中草药》:"利尿,定痛,祛风。治心胃痛,腹中痞块,水肿,风肿,痈肿恶疮。"⑤江西《草药手册》:"清下部湿热,治下部湿疮。"⑥《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利湿消肿。治咽喉肿痛,湿热淋浊。"
茯苓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黄瓜
除热,利水,解毒。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汤火伤。①《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②《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③《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更多同类利水渗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