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薹子

类别: 理气药
行血,破气,消肿,散结。治产后血滞腹痛,血痢。肿毒,痔漏。①《千金·食治》:"主梦中泄精。"②《纲目》:"行滞血,破冷气,消肿散结。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③《安徽药材》:"治血痢,腰脚痿痹,瘭疽,乳痈,痔疮,汤火灼伤等。"④《四川中药志》:"能清虚胀,清肺,明目,治腹张,大便结;外用敷无名肿毒。"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芸薹子
【别名】: 油菜籽,芸苔子,芸薹籽。
【英文名称】: Semen Brassicae Campestris
【汉语拼音】: nantianzhuye
【成份】: 种子含脂肪40~50%,蛋白质23%,并有一种甙能生成异硫代氰酸巴豆醇酯0.4~0.6%。尚含芸香甙。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种植物的种子,以含有大量的芥酸为特征,其余的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11-酸。但亦有不含芥酸的人工栽培的变种。种子油中一般含甾醇0.5%,以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菜子甾醇为最多,小部分为胆甾醇。芸薹子油含生育酚约0.08%。去脂的种子粉含芥子油甙约5%,此甙经酶解可产生异硫代氰酸盐、腈和硫代噁唑烷酮。种子又含芸香甙及甚多蛋白质。
【加工采集】: 4~6月间。种子成熟时,将地上部分割下,晒干,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鉴别】: 种子类圆球形,直径约1~2毫米,种皮黑色或暗红棕色,少数呈黄色。在扩大镜下检视,表面有微细网状的纹理,种脐点状;浸在水中膨胀。除去种皮,见有2片黄白色肥厚的子叶,沿主脉相重对折,胚根位在二对折的子叶之间。气无,味淡,微有抽样感。以饱满、表面光滑、无杂质者为佳。全国各地多产,以长江下游一带产量最丰。
【药理作用】: 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另本品含植物油量多,有润肠通便功效。
【功效主治】: 行血,破气,消肿,散结。治产后血滞腹痛,血痢。肿毒,痔漏。①《千金·食治》:"主梦中泄精。"②《纲目》:"行滞血,破冷气,消肿散结。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③《安徽药材》:"治血痢,腰脚痿痹,瘭疽,乳痈,痔疮,汤火灼伤等。"④《四川中药志》:"能清虚胀,清肺,明目,治腹张,大便结;外用敷无名肿毒。"
【性味】: 《纲目》:"辛,温,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熬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榨油涂。
【禁忌】: 阴血虚,大便溏者禁服。
【归经】: 肝;肾经
【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30~90cm。无毛,微带粉霜。茎直立,粗壮。基生叶长10~20cm,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圆形或卵形,侧生裂片5对,卵形;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均有硬毛,有缘毛,上部茎生叶提琴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波状细齿。总状花序生枝顶,花期伞房状,萼片4,黄带绿色;花瓣4,鲜黄色,倒卵形或圆形,长3~5mm,基部具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8~9mm,短雄蕊6~7mm,花丝细线形,子房圆柱形,长10~11mm,上部渐细,花柱明显,柱头膨大成头状。长角果条形,长3~8cm,宽2~3mm,先端有9~24mm的喙,果梗长5~1 5mm。种子球形,直径约1.5mm,红褐或黑色,近球形。花期3~5月,果期4~6月。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主治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痛经,肠风下血,血痢,风湿关节肿痛,痈肿丹毒,乳痈,便秘,粘连性肠梗阻。
【用药部位】: 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芸薹"条。
【来自何书】: 《千金·食治》
同类理气药
降真香
理气,止血,行瘀,定痛。治吐血,咯血,金疮出血,跌打损伤,痈疽疮肿,风湿腰腿痛,心胃气痛。①《海药本草》:"主天行时气。"②《纲目》:"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③《玉楸药解》:"疗梃刃损伤,治痈疽肿痛。"④《本草再新》:"治一切表邪,宣五脏郁气,利三焦血热,止吐,和脾胃。"
艾叶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合欢花
舒郁,理气,安神,活络。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跌打损伤疼痛。①《本草便读》:"能养血。"②《分类草药性》:"能清心明目。"③《四川中药志》:"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消风明目,解郁。治心虚失眠。"④江西《中草药学》:"解郁安神,和络止痛。治肝郁胸闷,忧而不乐,健忘失眠。有时还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疼痛。"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咽喉疼痛。"
更多同类理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