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

类别: 止咳化痰
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③《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浙贝母
【别名】: 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
【汉语拼音】: zhebeimu
【成份】: 鳞茎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贝母醇。此外还有四种含量极少的生物碱:贝母丁碱、贝毋芬碱、贝母辛碱和贝母替定碱。日本产的浙贝鳞茎中还分出了浙贝母碱的葡萄糖甙。
【加工采集】: 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药材鉴别】: ①元宝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瓣长约1.7~4厘米,厚7~17毫米。表面白色,或带淡黄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气微劈,味苦。 ②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1~1.7厘米,直径2~3.5厘米。表面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似肾脏形,中央为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残茎,内表面垦淡黄白色。质地、气味同元宝贝。 上述二种药材,均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个较小、表面灰白色、断面中心棕红色者为质次。元宝贝较珠贝为优。 主产浙江,安徽、江苏亦产。 江苏产者称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其鳞茎较栽培种为小,直径2~3.5厘米,高1~1.5厘米。药材与珠贝相类。
【药理作用】: ①对平滑肌及腺体的作用 猫和家兔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浙贝母碱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前者类似阿托品的作用,后者可能系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均未确证有镇咳作用。 浙贝母碱能兴奋家兔离体子宫,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敏感,对大鼠子宫也能兴奋。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预先应用双苄胺或利血平处理后,其兴奋子宫的作用减弱或消失。浙贝母碱溶液给犬、猫和家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扩大并使对光反应捎失,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犬唾液分泌暂时停止,但其抑制作用比阿托品弱。浙贝母生物碱则使家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 ②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的作用 浙贝母生物碱大剂量可使狗、猫及兔血压中等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兔血压微升,离体蛙心或兔心灌流可使心脏搏动立即停止。
【炮制】: 拣去杂质,清水稍浸,捞出,润透后切厚片,晒干。
【功效主治】: 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③《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性味】: 《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撤。
【禁忌】: 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反乌头。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副作用】: 贝母素甲及贝母碱甙对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7mg/kg和73mg/kg。
【归经】: 归肺;心经
【备注】:   本草正义》:象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结。《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喉痹,热之结于上者也。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义皆本此。而注《本经》者仅以为下乳汁,恐非真旨。主金疮者,苦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掺药。后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为肝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苦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结。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主郁气痰核等证,则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力,无非清热泄降四字,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
【植物形态】: 浙贝母,多年生草本。高50-80cm。鳞茎扁球形,直径1.5-4cm,由2枚白色肥厚的鳞叶对合组成。叶在茎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渐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叶片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cm,宽1-2.5cm,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具2-4cm,宽1-1.5cm,内外轮相似,内面具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生,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mm。蒴果卵圆形,6棱,长2-2.2cm,宽约2.5cm,棱上有宽约6-8mm的翅。花期3-4月,果期5月。生境分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较耐寒、怕水浸。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时,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超过20度,生长缓慢并随气温继续增加而枯萎,地下鳞茎进入休眠。生长期3个半月左右,故称短命植物。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鳞茎繁殖和种子繁殖。鳞茎繁殖:栽种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栽种前挖出留种用鳞茎二号贝,直径1-1.5cm,三号贝更小些,种子田随挖随栽,商品田在种子田栽完后,再行栽入。先在畦上开沟,沟距20cm,种子田沟深10-15cm,商品田沟深5-7cm,栽种时,株距按15cm播入,鳞茎芽头朝上,畦边覆土要深些。种子繁殖:种子有胚后熟特性,采收后宜当年秋播(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如延迟到11月中旬以后播种,则出苗率显着下降。种子繁殖需5年成龄,年限长,不易保苗及越夏,生产上未能广泛采用。但在种鳞茎来源困难地区采用种子繁殖。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结合施肥进行,生长初期中耕可深些,后期宜浅,一般追肥3-4次,以人畜粪为主,化肥为辅,开沟条施。3月下旬在植株有1-2朵花开放时选晴天摘花打顶,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进鳞茎膨大,又可促进二秆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浙贝在5月上旬植株枯萎后到9月上旬再发根生长是休眠期,亦称浙贝越夏,可在浙贝地上套种瓜类、豆类、蔬菜等,设法降低地温。做好开沟排水,防止地面积水等措施,以免造成鳞茎腐烂。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灰霉病、黑斑病,为害地上部,一般在湿度大时发生,喷1:1:1000波尔多液。干腐病,为害鳞茎,下种前用20%三氯杀螨砜1000-1500倍液浸种10-15min。还有炭疽病,病毒病等为害虫害有锯角豆芫菁,可用90%敌百虫1500倍液喷射。
【用药部位】: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来自何书】: 出自《药材学》1.《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2.《百草镜》: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微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3. 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镜》始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止咳化痰药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紫菀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更多同类止咳化痰药
用药咨询
平贝母与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平贝母与浙贝母都属于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开郁散结等功效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肺热燥咳、瘰疬、乳痈、肺痈等病症。平贝母是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的功效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肺热燥咳、瘰疬、乳痈、肺痈等病症。此外,平贝母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瘰疬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平贝母性微寒,所以风寒咳嗽、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孕妇也不宜服用平贝母,以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患者在服用平贝母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服用平贝母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浙贝母的功效
浙贝母的功效主要包括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开郁散结、消痈解毒等,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火郁结、瘰疬、乳痈、肺痈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病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浙贝母进行治疗。1、清热化痰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肺热咳嗽、痰火郁结等病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浙贝母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2、散结消肿浙贝母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肺热咳嗽、痰火郁结等病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浙贝母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3、开郁散结浙贝母具有开郁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病症,服用以后可以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舒缓情绪的目的。4、消痈解毒浙贝母具有消痈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疮毒等病症,服用以后可以促进体内的毒素排出,有利于身体的恢复。5、其他功效除此之外,浙贝母还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火郁结、瘰疬、乳痈、肺痈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浙贝母,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浙贝母可以泡脚吗
通常情况下,浙贝母可以泡脚,但一般不建议用浙贝母泡脚。患者使用浙贝母泡脚,可以起到缓解身体疲劳、清洁脚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等作用,但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浙贝母进行泡脚。1、缓解身体疲劳浙贝母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的功效,患者使用浙贝母泡脚,可以辅助缓解身体疲劳,有助于促进睡眠。2、清洁脚部皮肤浙贝母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患者使用浙贝母泡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脚部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清洁脚部皮肤的目的。3、促进血液循环浙贝母具有散结消肿的作用,患者使用浙贝母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脚部肿胀的症状。4、改善睡眠质量患者使用浙贝母泡脚,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5、其他作用浙贝母还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的作用,患者使用浙贝母泡脚,可以辅助改善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浙贝母性寒,患者使用浙贝母泡脚时,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使用浙贝母泡脚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