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中饮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汉药神效方》卷十。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下疳,及梅毒。
【组成】: 人参1钱(直根),当归1钱,川芎1钱,茯苓1钱,牛膝5分,甘草5分,土茯苓3两。
【药材配方】: 人参 土茯苓 牛膝 甘草 茯苓
【用法】: 空腹用山归来煎汤服之,1日5-6次。
中药材配剂
牛膝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土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3、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用药咨询
『白血病的原因是怎样引起百度百科?』
『白血病的原因是怎样引起百度百科?』目前白血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物理因素等原因有关,也可能是由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所导致。但部分研究表明,如果患者经常出现染发的情况,则可能会增加罹患白血病的风险。1.病毒感染:研究发现很多病毒与白血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比如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等,都可诱发人类T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此外,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等也可作为潜在致癌因子,与白血病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2.遗传因素:有血液病家族史的人群,其后代更容易患有白血病。另外,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以及各种类型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均属于后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3.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及其他放射性核素放出的射线照射人体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作用于DNA,从而影响DNA复制,造成畸变、突变而引发肿瘤,包括白血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辐射,如手机、电脑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危害。4.化学因素:如果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烷化剂、亚硝基脲等化学药物,则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病率。此外,一些含有苯丙比嗪、氯丁二烯、亚硝基甲基中左卡尼汀等有害物质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甲醛,若长时间吸入甲醛会导致鼻咽部不适、嗅觉减退、结膜充血等症状,并且还会损伤人体免疫系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情况,因此应尽量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临床主要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必要时还需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处理。但由于该疾病具有一定的复发率,所以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的发展状况。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淋巴细胞偏低?』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淋巴细胞偏低?』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可以对多种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如果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淋巴细胞偏低的情况,则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导致,如细菌感染等,但也可能与非感染性疾病有关,如药物影响。一、原因1.细菌感染:当人体受到细菌的侵袭时,中性粒细胞就会发挥其吞噬和杀菌的作用,从而引起中性粒细胞升高;而淋巴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当机体发生病毒感染或EB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会起到抵抗病毒入侵的作用,也会引起淋巴细胞降低。2.药物影响:部分患者在服用一些药物后会出现上述情况,如使用肾上腺素、抗精神病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而应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抗肿瘤药物等会使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二、治疗如果是由于细菌感染所造成,通常需要遵医嘱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但若是病毒感染所致,则应给予抗病毒.药物,例如利巴韦林片、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三、注意事项若仅是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淋巴细胞偏低,并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长期如此,则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整为多少?』
『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整为多少?』WHO分型主要针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分类,而急性白血病根据骨髓中原始细胞所占百分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当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在0-5%时,则属于低危组;如果在5%-19%之间则属于中危组;若超过20%,则属于高危组。对于低危、中危以及高危组的患者,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低危组和中危组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可以采用支持性治疗的方法来处理发热、感染等问题,并且定期随访观察。而对于高危组的患者来说,由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更加积极地治疗以防止疾病复发或进展。基于上述内容可知,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整为不同等级。通过对患者的原始细胞比例进行评估,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