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消毒散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金鉴》卷六十三。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疔疮,口红赤热甚。
【组成】: 白及、乳香、雄黄、天花粉、麝香、乌药、山慈姑、黄柏各等分。
【药材配方】: 乌药 天花粉 慈姑 黄柏 白及 雄黄 麝香
【用法】: 鸡子清和蜜水调敷。
中药材配剂
白及
类别: 止血药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①《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②《别录》:"除白癣疥虫。"③《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④《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⑤《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癥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⑥《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⑦李杲:"止肺血。"⑧《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⑨《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
慈姑
类别: 活血化瘀
行血通淋。治产后血闷,胎衣不下,淋病,咳嗽痰血。①《千金方》:"下石淋。"②《唐本草》:"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衣不出,捣汁服一升。"③《滇南本草》:"厚肠胃,止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④《岭南采药录》:"以盐渍之,治癫犬咬伤,并治牛程(即石硬)。"
黄柏
类别: 清热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④《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 ⑤《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 ⑥《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 ⑦《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⑧《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⑨《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 ⑩《纲目》:"敷小儿头疮。" ⑾《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麝香
类别: 开窍药
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癥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 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 ③陶弘景:"疗蛇毒。" 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 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 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 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 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天花粉
类别: 清热药
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①《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②《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③《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瘘疮疖。"④《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⑤《本草蒙筌》:"治偏疝。"⑥《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⑦《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⑧《现代实用中药》:"作撒布剂,治皮肤湿疹,汗斑,擦伤。"
乌药
类别: 理气药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①《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③王好古:"理元气。"④《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⑤《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⑥《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雄黄
类别: 燥湿止痒
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②《别录》:"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③《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④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⑤《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⑥《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用药咨询
直肠癌手术消毒范围
直肠癌手术的消毒范围一般是指腹部和下肢的皮肤。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直肠癌患者在进行手术时需要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手术中的感染几率。直肠癌手术前需要对手术野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通常是从脐部向下至耻骨联合处,自内向外进行擦拭三次,最后再用中性干纱布覆盖。同时还需要对外阴、会阴等部位进行消毒,包括女性阴道口以及男性尿道口到肛门之间的区域。此外,还需对双侧腹股沟、臀部及大腿外侧等部位进行消毒,具体消毒方法与前面一样,由内向外反复擦拭3-4遍即可。直肠癌手术属于一种有创操作,术后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卫生,以免出现感染的情况。另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免影响身体恢复。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做包皮手术一般什么时候消毒一次?]
[做包皮手术一般什么时候消毒一次?]包皮手术通常是指包皮环切术。做包皮环切术后一般在1-2天内进行消毒一次。包皮环切术是一种常见的男性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等问题。在进行该手术之前需要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一般来说,在手术后的第一天或第二天时,医生会再次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消毒,以确保伤口周围的卫生情况良好,并预防细菌感染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消毒频率可能因医院、医生和个人情况而异。因此建议患者在进行包皮环切术前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了解正确的消毒方法和频率,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耳朵可以用酒精消毒吗?】
【耳朵可以用酒精消毒吗?】耳朵通常不建议用酒精对耳道进行消毒。因为酒精属于刺激性较强的溶液,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疼痛感,并且酒精具有挥发性,如果在擦拭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则容易导致耳内气压改变而引起鼓膜损伤。若患者将外耳道内的耵聍取出后,为了防止继发感染,需要对外耳道及掏出来的耵聍进行消毒处理,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医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或碘伏等进行局部清洁和消毒。但需注意的是,由于外耳道黏膜较薄、血管丰富,而且有丰富的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一般不需要每天清洗1次,以免破坏外耳道的酸碱环境平衡,从而诱发外耳道炎或者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耳朵周围的卫生干净,避免污水进入耳内造成感染的情况发生。同时应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以防加重耳鸣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