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肠痔漏方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吴氏医方类编》卷五。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痔漏。
【组成】: 龟版(酥炙)1两,槐花(炒黄)1两,肥皂核(炒黄色)1两,戍盖1个(即狗头骨,用羊酥油炙)。
【药材配方】: 槐花 狗头骨 肥皂核 酥 龟版
【用法】: 每服50丸,空心白汤送下,每日3次。
中药材配剂
肥皂核
类别: 止咳化痰
吐顽痰,治风秘,下痢,疮,癣。①《纲目》:"除风气。"②《本经逢原》:"治大肠风秘。"③《本草求真》:"治头面霉疮。"④《本草求原》:"吐顽痰。"⑤《药材学》:"治风湿,下痢,疮癣,淋疾。又用为祛痰剂、利尿剂。"
狗头骨
类别: 收涩药
治久痢,崩中带下,头风目眩,创仿出血,瘘疮。①《别录》:"疗金疮止血。下颔骨,主小儿诸痫。"②《药性论》:"治久痢、劳痢。"③《唐本草》:"下颔骨,主诸瘘,烧灰,酒服。"④《日华子本草》:"烧灰用,亦壮阳,止疟。"⑤《医学入门》:"补虚壮阳,治头风眩,主崩中带下,血痢,烧灰,酒下。"⑥《纲目》:"治痈疽恶疮,解颅。"
龟版
类别: 补虚药
槐花
类别: 止血药
清热,凉血,止血。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 ①《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②《医学启源》:"凉大肠热。" ③《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崩中漏下。" ④《本草正》:"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 ⑤《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 ⑥《本草求真》:"治大、小便血,舌衄。" ⑦《本草求原》:"为凉血要药。治胃脘卒痛,杀蛔虫。" ⑧《东北药植志》:"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类别: 补虚药
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①《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牦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③《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腕跌血瘀。"④《日华子本草》:"牛酥,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并吐血。"⑤《纲目》:"挲牛、白羊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⑥《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