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薄

类别: 治风剂
出处: 《千金》卷十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暴风毒肿流入四肢头面。
【组成】: 白芥子1升。
【药材配方】: 白芥子 芥子
【用法】: 蒸熟,捣,以黄丹2两搅之,分作两份,疏布袋盛之,更蒸使熟,以薄痛上,当更迭蒸袋,常使热薄之,如此3-5度即定。
中药材配剂
白芥子
类别: 止咳化痰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芥子
类别: 解表药
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①《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②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③《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④《日用本草》: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⑤《纲目》: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⑥《分类草药性》:消肿毒,止血痢。
用药咨询
白芥子治三叉神经痛吗
白芥子一般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但通常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如果患者出现三叉神经痛,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白芥子是一种中药,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痰咳嗽、胸痹心痛、关节肿痛等病症。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是由于外伤、炎症等因素引起的面部感觉障碍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芥子进行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但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同,所以单纯使用白芥子可能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因此,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建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白芥子治疗三叉神经痛
白芥子治疗三叉神经痛,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白芥子是一种中药,具有祛风、止痛、消肿的功效,对于三叉神经痛引起的疼痛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具有祛风、止痛、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寒痹、关节酸痛、麻木不仁等病症。如果患者存在三叉神经痛的情况,可能会出现面部皮肤感觉异常、咀嚼困难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芥子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此外,白芥子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如果患者存在炎症感染的情况,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服用白芥子。对白芥子过敏者禁用此药,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另外,由于白芥子有小毒,所以孕妇以及哺乳期女性要慎用。若患者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白芥子发泡治疗三叉神经痛
白芥子发泡治疗三叉神经痛,通常是指用白芥子外敷于患处,从而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但该方法并不科学,且效果不佳,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白芥子是一种中药,具有祛痰、利气、散结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寒痰咳嗽、胸痹心痛、关节肿痛等病症。而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可能与颅内肿瘤、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会导致面部出现阵发性剧痛的情况。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芥子进行治疗。但由于白芥子的刺激性较强,如果直接将白芥子涂抹于患处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不建议患者使用白芥子发泡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操作下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