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丸子

类别: 祛暑剂
出处: 《理伤续断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踒折伤损,皮破骨出,手足碎断,肌肉坏烂,疼痛至甚,日夜叫呼,百治不止,手足久损,筋骨差爻,举动不能;损后伤风湿,肢节挛缩,造成偏废;劳伤筋骨,肩背疼痛,四肢废乏,动作无力。
【疗效】: 壮筋骨,活经络,生气血。
【组成】: 川当归(去苗,洗净)半两,桔梗(名布萝卜)半两,牛膝半两(不用酒浸),骨碎补2两(去毛),川乌(不见火,切作片子,醋煮)、川芎1斤,百草霜1斤,草乌(用山矾灰汁浸)1斤,木鳖子(去油壳)半斤,赤芍药半斤,乌豆1斗(浸酒煮,焙干),金毛狗脊(去尾)。
【药材配方】: 川乌 木鳖子 桔梗 牛膝 百草霜 芍药 草乌 骨碎补
【用法】: 每服50丸,温酒送下;妇人艾醋汤送下。
中药材配剂
木鳖子
类别: 清热药
消肿散结,祛毒。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①《日华子本草》:"醋摩消肿毒。"②《开宝本草》:"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酐蹭,好人乳痈,肛门肿痛。"③《纲目》:"治疳积痞块,利大肠泻痢,痔瘤瘰疬。"④《本草备要》:"泻热,外用治疮。利大肠,治泻痢疳积,瘰疬疮痔,乳痈,蚌毒。消肿追毒,生肌除酐。"⑤《本草求原》:"治一切寒湿郁热而为痛风瘫痪、行痹、瘙厥、脚气、挛症、鹤膝。"
牛膝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百草霜
类别: 止血药
止血;消积;清毒散火。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食积;痢疾;黄疸;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臁疮;白秃头疮;外伤出血①《本草图经》:"主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②《纲目》:"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③《玉楸药解》:"敛营止血,清热消瘀。专止失血,吐衄便血,产漏诸血。"④《医林纂要》:"泻心降火,去妄热,止妄血,下气消积行痰。"⑤《现代实用中药》:"涂白癣及头部湿疹。"
草乌
类别: 祛风湿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 痹,痈疽,疔疮,瘰疬。   ① 《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② 《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③ 《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④ 《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⑤ 《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⑥ 《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⑦ 《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⑧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川乌
类别: 祛风湿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一般炮制后内服。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
骨碎补
类别: 活血化瘀
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桔梗
类别: 止咳化痰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用药咨询
麻仁丸子的功效与作用
麻仁丸为药物通用名,商品名称一般为太福。麻仁丸子是一种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中成药,其成分包括火麻仁、苦杏仁等多种中药。根据药品说明书,麻仁丸子的详细用法为:口服。一次6克(约33丸),一日1-2次。此药物主要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在使用麻仁丸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推荐剂量进行用药。该药适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特别是因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而感到腹胀不适的情况。此外,对习惯性便秘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长期大量使用麻仁丸可能导致便秘加重、腹胀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药物并寻求医疗帮助。由于目前尚未确定麻仁丸的具体禁忌人群,因此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对本品过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
山楂丸子
山楂丸子可以吃。山楂丸子是由山楂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而山楂本身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滞、行气散瘀的功效,所以适当食用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消化作用。但若患者存在脾胃虚弱或长期食欲不振等症状,则需谨慎食用,以免加重病情。在食用山楂丸子时需注意适量原则,并且对于糖尿病人群而言,应避免过多摄入以防止血糖波动。
洋芋丸子
洋芋丸子是指土豆。土豆是可以吃的,但一定要适量。土豆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土豆可以作为主食食用,也可以当做蔬菜食用,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补充营养,还可以增加饱腹感,缓解饥饿。但由于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因此,建议适量食用土豆。对土豆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另外,由于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以免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控制病情。如果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