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根散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魏氏家藏方》卷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便血。
【组成】: 木莲(名木馒头,收阴干)、枳实(去瓤,麸炒)各等分。
【药材配方】: 木馒头 枳实
【用法】: 每服3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用药咨询
五根散
五根散具有镇静、止痛、解表、祛风、退热的功效作用。本品涉及用药需谨慎,如有使用需求,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1.镇静镇静是由于五根散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效果。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症。可通过口服或外敷的方式进行应用。2.止痛止痛是因为五根散中的一些物质具有抑制炎症和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从而减轻疼痛感。可作为头痛、关节炎等疾病时的辅助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服用药物来达到目的。3.解表解表主要是因为五根散中的麻黄、桂枝等中药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从而起到发汗解表的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后饮用。4.祛风祛风是因为五根散中的防风、荆芥等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能有效对抗由风邪侵袭引起的各种症状。适用于因风寒所致的咳嗽、鼻塞等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剂量。5.退热退热源于五根散中部分草药如连翘、板蓝根等具有解毒清热的功效,能有效降低体内温度。对缓解高热不退等情况有益。若体温持续升高,则需及时就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五根散中含有多种中药材,因此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此外,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保持充足睡眠也有助于病情恢复。
土瓜根散
土瓜根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土瓜根、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地榆等药物组成。由于土瓜根散可能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建议在使用前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并在必要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1.白头翁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当患者出现赤痢腹痛、里急后重时,可使用本品治疗。本品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2.黄连黄连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等病症。对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上腹部疼痛、烧心、反酸等症状,黄连有较好的缓解效果。阴虚津伤者慎用。3.黄柏黄柏主治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等病症。对于阴道炎引起的瘙痒、灼热感,黄柏能起到一定的镇静止痒的作用。肾功能不全者长期大量服用需注意监测肾功能。4.秦皮秦皮主治风热目疾、痈肿疮毒。对于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秦皮煎剂外用有一定抗炎作用。本品大苦大寒,故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5.地榆地榆用于便血、痔出血、水火烫伤。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因此可以辅助治疗由其导致的皮肤炎症和溃疡。本品宜空腹或饭前温开水冲服,以发挥最大疗效。土瓜根散中所含有的多种中药成分,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都需要经过专业医生指导后进行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神经根型颈椎病怎么锻练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通过牵引疗法、功能性锻炼、肌肉平衡训练、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1.牵引疗法通过使用外加机械力量对受损部位施加持续拉力,一般每次治疗时间约30-60分钟。此方法有助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状态及减少突出间盘对周围组织压迫;长期坚持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椎间隙压力并提高脊柱稳定性。2.功能性锻炼主要包括颈项肌功能练习以及增强核心稳定性的运动如燕飞式游泳等,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地加强颈部及背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姿势控制、减轻因不稳定造成的应力负荷而加重病情风险;长期规律性活动有助于维持关节灵活性防止僵硬发生。3.肌肉平衡训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颈部伸展、旋转等活动,每日执行。此类训练旨在强化支撑结构同时减弱可能加剧疼痛来源区域之强度差异;长期遵循计划有助于预防由不当动作引起的二次伤害。4.针灸治疗选择特定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次治疗时间约30-45分钟。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缓解局部软组织紧张状态从而减轻相应临床表现;且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其中。除上述推荐的方法外,建议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者伏案工作,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