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取香汤

类别: 治燥剂
出处: 《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德生堂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消渴,饮水至石斗,病极者。
【组成】: 天花粉1两,乌梅肉1两,人参1两,干葛1两,枇杷叶1两,黄耆1两,栝楼子1两,麦门冬1两,五味子1两,檀香5钱。
【药材配方】: 乌梅 五味子 人参 天花粉 枇杷叶 栝楼子 梅 檀香 麦门冬 黄耆
【用法】: 水调服之,随意不拘时候。
中药材配剂
麦门冬
类别: 清热药
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①《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②《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③《药性论》:"治热毒,止烦渴,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④《本草拾遗》:"治寒热体劳,下痰饮。"⑤《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时疾热狂,头痛,止嗽。"⑥《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⑦《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脉保神。"⑧《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治经枯乳汁不下。"⑨《用药心法》:"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⑩《南京民间药草)):"治妇女湿淋。"⑾《福建民间草药》:"能清心益肝,利尿解热,治小便淋闭,小儿肝热。"⑿《安徽药材》:"治咽喉肿痛。"
类别: 收涩药
枇杷叶
类别: 止咳化痰
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①《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②《食疗本草》:"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③《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④《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⑤《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⑥《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黄耆
类别: 补虚药
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⑥王?古:主太阴疟疾。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栝楼子
类别: 止咳化痰
润肺,化痰,滑肠。治痰热咳嗽,燥结便秘,痈肿,乳少。①《食疗本草》:"下乳汁,又治痈肿。"②《日华子本草》:"补虚劳,口干,润心肺。疗手面皱,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③《本草蒙筌》:"补肺下气,涤垢开郁。治伤寒结胸,虚怯,痨嗽;解消渴,生津;止诸血。"④《本草经疏》:"主消痰。"⑤《药品化义》:"利热痰老痰。"⑥《本草再新》:"解郁,祛风,生津止渴,止腰腿痛。"⑦《饮片新参》:"清肺,化热痰,润肠,通大便。"⑧《中药志》:"治老年或病后之肠结便秘。"
檀香
类别: 理气药
理气,和胃。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①陶弘警:"消风肿。"②《本草拾遗》:"主心腹霍乱,中恶,杀虫。"③《日华子本草》:"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④《珍珠囊》:"引胃气上升,进食。"⑤《纲目》:"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⑥《本草备要》;"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天花粉
类别: 清热药
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①《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②《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③《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瘘疮疖。"④《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⑤《本草蒙筌》:"治偏疝。"⑥《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⑦《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⑧《现代实用中药》:"作撒布剂,治皮肤湿疹,汗斑,擦伤。"
乌梅
类别: 收涩药
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①《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②《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③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④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⑤《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⑥《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⑦《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⑧《用药心法》:"收肺气。" ⑨《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⑩《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五味子
类别: 收涩药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用药咨询
梅花糠疹会自愈吗
梅花状糠疹一般不会自愈,需要进行治疗。梅花状糠疹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由于其病理机制是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导致角质层受损,因此不会自行消退。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毛巾等物品,以减少感染风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如外用抗真菌药膏或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果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存在慢性疾病,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此时可能需要额外的医疗干预来控制病情。对于患有梅花状糠疹的人群,建议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梅花点舌丹能治疗甲状腺结节吗?】
【梅花点舌丹能治疗甲状腺结节吗?】梅花点舌丹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由火热内蕴引起的症状如咽部红肿、疼痛等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而甲状腺结节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气郁痰浊凝结而成,此属中医“瘿瘤”范畴,与上述病因不符,因此并无明显疗效。针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需谨慎选择中药,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虽然部分中药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盲目用药可能会延误病情或加重不适症状。在考虑使用梅花点舌丹或其他传统草药时,应确保其安全有效,并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建议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以评估结节的变化情况。
疖病可以用梅花点舌丸治疗吗
疖病可以考虑用梅花点舌丸进行治疗。梅花点舌丸中含有的黄连、大黄、雄黄等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疖肿等皮肤炎症。但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且仅限于外用,不可口服,不可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或局部消炎药膏进行治疗,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在治疗疖病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摩擦或挤压患处,以防感染扩散。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以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