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汤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鳢鱼汤
类别:
固涩剂
出处:
《圣惠》卷五十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卒身面浮肿,小肠涩,大便难,上气喘息。
【组成】:
鳢鱼2斤(洗去鳞肠,令净),赤茯苓1两,泽漆1两,泽泻1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茎叶1两。
【药材配方】:
杏仁 桑 泽泻 泽漆 白皮 赤茯苓 鳢鱼
【用法】:
先以水5升,煮鱼取汁3升,去鱼纳药,煮取2升,去滓。每于食前温服1中盏。其鱼亦宜食之。
中药材配剂
桑
类别:
其它
白皮
类别:
止血药
止血。治刀伤,水磨浓汁搽,或研细末撒患处。
赤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①《药性论》:"破结气。"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鳢鱼
类别:
利水渗湿
补脾,利水。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①《本经》:"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②《别录》:"疗五痔。"③孟诜:"下大小便拥塞气。又作脍与脚气、风气人食之,效。"④《本草图经》:"主妊娠有水气"⑤《滇南本草》:"大补血气,治妇人干血痨症,煅为末服之。又煮茴香食,治下元虚损。"⑥《医林纂要》:"补心养阴,澄清肾水,行水渗湿,解毒去热。"⑦《本草求真》:"补脾利水。"⑧《本草再新》:"强阳养阴,退风去湿。治妇人血枯,经水不调,崩淋二带,理腰脚气。鳞、尾败毒去风,养肝益肾,通经利湿。"
杏仁
类别:
止咳化痰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泽漆
类别:
利水渗湿
行水,消痰,杀虫,解毒。治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菌痢,瘰疬,癣疮,结核性痿管,骨髓炎。①《本经》:"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②《别录》:"利大小肠,明目。"③《药性论》:"治人肌热,利小便。"④《唐本草》:"逐水。"⑤《日华子本草》:"止疟疾,消痰退热。"⑥《本草备要》:"止咳,杀虫。"⑦《植物名实图考》:"煎熬为膏,敷无名肿毒。"⑧《贵州民间方药集》:"内服可除风湿,止疼痛。"⑨《四川中药志》:"治一切恶毒、梅疮。"⑩江西《草药手册》:"治淋巴结结核。"⑾《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骨髓炎。"
泽泻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用药咨询
鳢鱼血的功效与作用?
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来看,腰酸背痛的情况原因比较多,可以积极到正规医院看诊,而鳢鱼血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可以外敷,主要治疗口眼歪斜,特别是腰酸背痛,膝盖疼痛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以治疗理腰脚气。
同类固涩剂
止痒药膏
主治:
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干癣),皮肤瘙痒症(瘾疹),痒疹(粟疮)等瘙痒性皮肤病。
疗效:
除湿收敛,杀虫止痒。
组成:
止痒药粉1两,祛湿药膏(或凡士林)9两。
仙人饮
主治:
久痢。
组成:
粟壳2钱,青皮3钱,陈皮3钱,白扁豆花49朵(无花,豆亦可),乌梅肉2个,砂仁7粒,葱白5根。
秘传龙骨锁精丹
主治:
梦遗滑精。
组成:
白龙骨(煅)2两半,牡蛎(煅)2两,知母5钱,黄柏6钱,猪苓5钱,人参(去芦)1两,远志(甘草汤煮,去心)1两半。
真人养脏汤
疗效:
涩肠止泻,温中补虚。
组成:
人参(9g) 当归去芦(6g) 白术焙(9g)各六钱 肉豆蔻面裹煨,半两(6g) 肉桂去粗皮(3g) 甘草炙(6g)各八钱 白芍药一两六钱(15g) 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4.5g) 诃子去核,一两二钱(12g) 罂粟壳去蒂萼,蜜炙,三两六钱(15g)
更多入药方剂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固涩剂
>鳢鱼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