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避秽丹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奇方类编》卷下。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早起或冷暖不时,或食油腻,或闻秽气,多有呕吐腹痛、泄泻等症,并治感冒风邪、寒暑疟疾。
【组成】: 苍术(米泔水泡,去皮,炒黄)3两,于白术(炒)3两,广皮3两,厚朴(姜炒)3两,生甘草1两5钱,白蒺藜(去刺,炒)1两5钱,丹参1两5钱。
【药材配方】: 丹参 甘草 白术 苍术 蒺藜 藜
【用法】: 每服1丸,白滚汤送下。
【附注】: 避秽丹(《仙拈集》卷四)。
中药材配剂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苍术
类别: 芳香化湿
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①陶弘景:"除恶气。"②刘完素:"明目,暖水脏。"③《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④李杲:"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⑤朱震亨:"散风益气,总解诸郁。"⑥《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⑦《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⑧《本草求原》:"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丹参
类别: 补虚药
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④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⑨《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蒺藜
类别: 涌吐药
类别: 解毒杀虫
清热,利湿,杀虫。治痢疾,腹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①《本草拾遗》:"杀虫。"②《纲目》:"煎汤,洗虫疮、漱齿匿;捣烂,涂诸虫伤,去癜风。"③《四川中药志》;"清热退烧。"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止泻痢,止痒。"⑤《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杀虫止痒,除湿热,利水。"
用药咨询
【hpv早起感染图片?】
【hpv早起感染图片?】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球形DNA病毒。HPV有多种类型,可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良性肿瘤和疣,如寻常疣、扁平疣等,也可引起尖锐湿疣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等。一、早期感染症状1.HPV6型: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常表现为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好发于男女生殖器以及肛周部位。2.HPV11型: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瘙痒的情况,损害初起为顶端突起的小水疱,而后成为豌豆至绿豆大小的圆形或多角性硬质丘疹,散在或密集排列成多行。3.HPV16型: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感,损害初起为一个或者多个粟粒状赘生物,柔软、半透明,呈圆顶状凸出,且容易溃破形成结痂,并伴有糜烂、恶臭味等症状。4.HPV18型:损害初起为较硬的实性小丘疹,质地坚实,表面凹凸不平,单个或数个散在,亦可融合呈鸡冠状损害,有时发生溃疡伴分泌物。二、治疗方式对于HPV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建议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乳膏进行涂抹,也可以选择激光消融的方式将疣体去除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做病理学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配合医生通过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昔洛韦或者是伐昔洛韦等,能够起到抑制体内病毒复制的效果,有助于病情恢复。若出现癌变,则需手术切除病灶。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避免不洁性生活。同时也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提高自身免疫力,辅助改善病情。
【hpv女生早起症状?】
【hpv女生早起症状?】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女性的早期可无明显不适感。但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外阴部位皮肤颜色改变、菜花状赘生物等表现。1.皮肤颜色改变: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HPV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进而引起尖锐湿疣或寻常疣。若发生于外阴部位,则会导致局部色素沉着,表现为局部发黑或者肤色较深的情况。2.菜花状赘生物:如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还可导致宫颈上皮细胞癌变,形成宫颈癌。此时可在阴道口、阴道、宫颈等处生长菜花样赘生物,且常伴有不规则出血、分泌物增多、有臭味等症状,严重者还会累及双侧附件区甚至腹股沟淋巴结,造成淋巴结肿大并伴随疼痛。此外,还可能有其他表现,例如丘疹、白带异常等。建议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洁性生活,以免增加感染风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并尽量选择宽松、棉质的内衣裤,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早起感染hpv症状?】
【早起感染hpv症状?】HPV即人乳头瘤病毒,如果早上起来发现有HPV感染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外阴部位的赘生物、白带异常等。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应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或采取物理治疗。一、早期表现1.外阴部位的赘生物:当女性感染HPV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可能导致尖锐湿疣的发生。而尖锐湿疣在发病初期,会在大小阴唇、阴道口以及宫颈处出现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颗粒,且质地柔软,顶端稍尖呈鸡冠状。此时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增多增大,可形成乳头状、菜花状的小肿物,表面易发生糜烂渗液,从而产生恶臭味。2.白带异常:部分感染HPV的患者会出现白带明显增多的情况,甚至伴有异味,同时还会出现瘙痒等症状。若长期未得到规范治疗,则可能会引起宫颈炎,导致分泌物过多,出现脓性白带并伴随腰骶部疼痛不适感。二、晚期表现若感染HPV后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进展为子宫颈癌、阴茎癌等疾病。其中子宫颈癌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性、浆液性或水样分泌物,同时还可能出现同房出血和接触性出血等情况。对于存在HPV感染的患者而言,应积极前往医院妇科或男科就医,完善醋酸白色上皮检测法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咪喹莫特乳膏等局部涂抹,也可联合二氧化碳激光、高频电刀等方式予以烧灼治疗。此外,还可遵医嘱服用阿昔洛韦片、胸腺肽肠溶片等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类药物辅助改善。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个人卫生清洁,勤换内裤,避免不洁性生活,以免加重对身体的影响。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