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节酒

类别: 治风剂
出处: 《千金》卷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历节风,四肢疼痛犹如解落。
【组成】: 松节30斤(细锉,水4石,煮取1石),猪椒叶30斤(锉,煮如松节法)上澄清,合渍干曲5斤,候发,以糯米4石5斗酿之,依家酿法肆酘,勿令伤冷热,第一酘时下后诸药:柏子仁5两,天雄5两,萆薢5两,芎5两,防风10两,人参4两,独活15两,秦艽6两,茵芋4两,磁石12两(末)。
【药材配方】: 人参 天雄 松节 柏子仁 独活 磁石 糯米 茵芋 萆薢 防风
【用法】: 上(口父)咀,纳饭中炊之,如常酘法,酘足讫,封头28日,押取清。适性服之,勿至醉吐。
中药材配剂
糯米
类别: 补虚药
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①《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②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③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④《本草拾遗》:"主消渴。"⑤《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⑥《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⑦《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柏子仁
类别: 安神药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①《本经》: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②《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③《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治风,润皮肤。⑤《纲目》: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烧沥治疥癣。⑥《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以盐渍之,煎服,能治咳嗽。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咳止喘,收敛止血,润肺健胃,利尿消炎。
萆薢
类别: 祛风湿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①《本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②《别录》:"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者血,老人五缓。"③《药性论》:"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④《日华子本草》:"治瘫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⑤王好古:"补肝虚。"⑥《滇南本草》:"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浊。"⑦《纲目》:"治白浊,茎中痛,痔瘙坏疮。"
磁石
类别: 安神药
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①《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②《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③《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⑤《本草衍义》: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⑥《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⑦《玉楸药解》:治阳痿,脱肛,金疮,肿毒,敛汗止血。⑧《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⑨《本草求原》:治瞳神散大及内障。⑩《本草便读》:纳气平喘。
独活
类别: 祛风湿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①《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痓,女子疝瘕。"②《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③《药性论》:"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湿,苦头眩目运,非此不能除。"⑤张元素:"散痈疽败血。"⑥李杲:"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头项难伸。"⑦王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⑧《滇南本草》:"表汗,治两胁、面寒疼痛。"⑨《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歪斜,目赤肤痒。"⑩《本草正》:"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⑾《现代实用中药》:"发汗,利尿,消浮肿。"
防风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松节
类别: 祛风湿
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治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脚气痿软,鹤膝风,跌损瘀血。①《别录》:"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②《日华子本草》:"治脚软骨节风。"③《本草衍义补遗》:"炒焦治骨间病,能燥血中之湿。"④《滇南本草》:"行经络,治痰火,筋骨疼痛,湿痹痿软,强筋骨。"⑤《本草通玄》:"搜风舒筋。"⑥《分类草药性》:"治鹤膝风,通气和血。"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
天雄
类别: 温里药
祛风,散寒,燥湿,益火助阳。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癥瘕。①《本经》:"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②《别录》:"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堕胎。"③《药性论》:"能治风痰,冷痹,软脚毒风,能止气喘促急。杀禽、虫毒。"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暖水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破痃癖癥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补冷气虚损,霍乱转筋,背脊偻伛,消风痰,下胸膈水,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茵芋
类别: 祛风湿
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①《本经》:"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②《别录》:"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入药炙用。"
用药咨询
油松节加仙鹤草各50克治疗肿瘤
油松节和仙鹤草均属于中药的范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将两种药物配伍使用可以用于治疗肿瘤。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油松节是一种中药材,为松科松属植物油松的树脂制作而成的一种粉末状物质,具有祛风燥湿、化痰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病症。而仙鹤草也是一种中药材,为蔷薇科刺萼马兜铃属植物铁杆蒿、美丽铁杆蒿或细叶铁杆蒿带根全株,其味苦、涩,性微寒,归肝经和大肠经,具有收敛止血、补虚强壮、调经养血的功效,在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下血、便血、痔疮出血以及外伤出血等病症。由于这两种药材并没有明确的研究数据证明联合应用后可起到更好的疗效,所以不建议盲目搭配服用。如果想要使用上述中成药辅助治疗疾病,需要先到医院中医内科就诊,通过望诊、切诊等检查了解情况,然后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油松节和松节油一样吗
通常情况下,油松节和松节油是一样的。油松节是松科植物红松、马尾松、油马尾松等的骨骼和油质分泌物,以及其蒸馏、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一种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松节油、马尾松油、红松油、水松节油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杀虫止痒等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痛、扭伤、跌打损伤、骨折等病症。同时,油松节对于治疗湿疹也有一定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油松节时需要注意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反应。另外,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以及哺乳期的女性需要慎用。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医。
松节和油松节一样吗
松节和油松节是一样的,是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叫法。松节是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成熟种仁。春季花谢后,采摘花穗,晒干,除去杂质。以个大饱满、色黄白、质地柔韧者为佳。油松节呈不规则长条形或近球形,长可达2米,直径2.5~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圆形孔洞,并有多数细小的须根。气微,味微苦。松节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骨蒸潮热等病症。此外,对于存在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的患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此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