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纸膏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杏苑》卷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杖疮疼痛及臁疮。
【组成】: 乳香5分,没药5分,无名异5分,血竭5分,轻粉5分,百草霜5分,万年灰、龙脑。
【药材配方】: 乳香 没药 无名异 轻粉
中药材配剂
没药
类别: 活血化瘀
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癥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①《药性论》:"主打搕损,心腹血瘀,伤折踒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②《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③《日华子本草》:"破癥结宿血,消肿毒。"④《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⑤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⑥《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⑦《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轻粉
类别: 拔毒生肌
杀虫,攻毒,利水,通便。治疥癣,瘰疬,梅毒,下疳,皮肤溃疡,水肿,臌胀,大小便闭。①《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齄,风疮瘙痒。"②《本草衍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瘈疭多用。"③张元素:"洁净府,去膀胱中垢腻。"④《医学入门》:"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⑤《纲目》:"治痰涎积滞,水肿臌胀,毒疮。"⑥《本草正》:"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
乳香
类别: 活血化瘀
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②《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煎膏止痛长肉。"④《证类本草》:"治不眠。"⑤《珍珠囊》:"定诸经之痛。"⑥《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⑦《本草从新》:"治癫狂,止泄痢。"⑧《要药分剂》:"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无名异
类别: 活血化瘀
去瘀止痛,消肿生肌。治跌打损伤,金疮,痈肿。①《开宝本草》:"主金疮折伤内损,止痛,生肌肉。"②《本草图经》:"消肿毒痈疣。"⑧《品汇精要》:"续骨长肉。"④《本草蒙筌》:"去瘀止痛。"⑤《纲目》:"收湿气。"⑥《玉楸药解》:"治痈疽,杨梅,痔瘘,瘰疬,脚气,臁疮。"⑦《医林纂要》:"能通乳。"
用药咨询
拔毒膏的纸怎么撕下来
拔毒膏的纸可以采取使用酒精擦拭、涂抹润滑剂、适当加热、使用镊子轻轻撕下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1.使用酒精擦拭使用酒精可以软化药膏,从而更容易将其从皮肤上取下。适用于需要去除残留物的情况。2.涂抹润滑剂在使用润滑剂后,能够减少摩擦力,使药膏容易被剥离。对于敏感肌肤或者易受伤害区域有益。3.适当加热通过提高温度来软化药膏,使其更容易被移除。适合用于冬季或寒冷环境中使用。4.使用镊子轻轻撕下利用镊子尖端夹住纸边,缓慢地将纸张拉离皮肤,以减少疼痛感。针对害怕疼痛或难以直接用手摘下的情况。在使用拔毒膏时,应遵循正确的揭除方法以保护皮肤。若患者对药物成分过敏,则不建议使用拔毒膏,以免引起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
拔毒膏的纸撕下来吗
拔毒膏的纸不需要撕下来,直接贴于患处即可。拔毒膏中的药物成分通过保留外层纸张后与皮肤进行接触而发挥作用,无需额外去除。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或对中成药辅料存在过敏反应,则不宜使用本品。在使用拔毒膏时需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并按医嘱定期更换敷料直至伤口愈合。
拔毒膏的纸应该撕下来吗?
拔毒膏的纸应该撕下来。拔毒膏的纸是外包装材料,用于保护膏体和防止污染。因为纸是外包装材料,不是药膏的一部分,撕下后才能正确使用。如果对纸张过敏,应避免接触,以免引起皮肤不适。例如,如果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使用拔毒膏时,应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摩擦或搔抓,以免影响疗效。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