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腽肭脐丸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圣惠》卷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肾脏气衰,肌肤羸瘦,面色黧黑,脚膝无力,小便滑数。
【组成】: 腽肭脐1两(微炙),补骨脂1两(微炒),牛膝3分(去苗),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白茯苓1两,桑螵蛸1两(微炙),楮实1两半(水淘去浮者,晒干,微炒),五味子1两,石斛1两(去根),覆盆子1两,桂心1两半,菟丝子1两半(酒浸3日,晒干,别杵为末),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巴戟1两,熟干地黄1两半,肉苁蓉2两半(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磁石1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
【药材配方】: 五味子 天雄 干地黄 桑螵蛸 楮实 牛膝 石斛 磁石 肉苁蓉 茯苓 菟丝子 补骨脂 覆盆子 酥 鹿茸
【用法】: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中药材配剂
牛膝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肉苁蓉
类别: 补虚药
补肾,益精,润燥,滑肠。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①《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癥瘕。②《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③《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亦白下。④《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⑤《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桑螵蛸
类别: 补虚药
补肾,固精。治遗精,白浊,小便频数,遗尿,赤白带下,阳痿,早泄。①《本经》: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②《别录》:疗男子虚损,五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③《药性论》:主男子肾衰漏精,精自出,患虚冷者能止之。止小便利,火炮令热,空心食之。虚而小便利,加而用之。④《本草衍义》:治小便白浊。⑤《玉楸药解》:治带浊淋漓,耳痛,喉痹,瘕疝,骨鲠。
补骨脂
类别: 补虚药
补肾助阳。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风。①《药性论》: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②《日华子本草》: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③《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④《品汇精要》:固精气。⑤《纲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⑥《玉楸药解》: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⑦《医林纂要》:治虚寒喘嗽。
楮实
类别: 补虚药
滋肾,清肝,明目。治虚劳,目昏,目翳,水气浮肿。①《别录》: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肤,明目。②《日华子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③《本草汇言》:健脾养肾,补虚劳,明目。
磁石
类别: 安神药
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①《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②《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③《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⑤《本草衍义》: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⑥《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⑦《玉楸药解》:治阳痿,脱肛,金疮,肿毒,敛汗止血。⑧《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⑨《本草求原》:治瞳神散大及内障。⑩《本草便读》:纳气平喘。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覆盆子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①《别录》: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②《药性论》: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痿。③《日华子本草》: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疗中风身热及惊。④《开宝本草》: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温中益力,疗劳损风虚,补肝明目。⑤《本草衍义》:益肾脏,缩小便。⑥《本草蒙筌》:治肾伤精竭流滑。⑦《本草述》:治劳倦、虚劳,肝肾气虚恶寒,肾气虚逆咳嗽、痿、消瘅、泄泻、赤白浊,鹤膝风,诸见血证及目疾。
干地黄
类别: 补虚药
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①《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②《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③《药性论》: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④《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⑤王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痹气痿蹙,嗜卧,足下热而痛。⑥《本草从新》:治血虚发热,常觉饥馁,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调经安胎。
石斛
类别: 补虚药
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①《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②《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疿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③《僧深集方》: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④《药性论》: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⑤《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⑥《本草衍义》:治胃中虚热。⑦《纲目》: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⑧《药品化义》: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⑨《本草备要》:疗梦遗滑精。⑩《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⑾《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类别: 补虚药
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①《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牦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③《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腕跌血瘀。"④《日华子本草》:"牛酥,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并吐血。"⑤《纲目》:"挲牛、白羊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⑥《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天雄
类别: 温里药
祛风,散寒,燥湿,益火助阳。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癥瘕。①《本经》:"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②《别录》:"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堕胎。"③《药性论》:"能治风痰,冷痹,软脚毒风,能止气喘促急。杀禽、虫毒。"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暖水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破痃癖癥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补冷气虚损,霍乱转筋,背脊偻伛,消风痰,下胸膈水,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菟丝子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五味子
类别: 收涩药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鹿茸
类别: 补虚药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用药咨询
[怎么补肾补精?]
[怎么补肾补精?]如果想要进行补肾、补精,要明确是由于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如果是性生活频率过多所致,则需要节制性生活,并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若存在疾病因素,则需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1.饮食调理: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来达到一定的补肾效果,比如黑芝麻、黑豆、桑葚或者是核桃等食物,对于肾脏有一定的好处,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只能够起到辅助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多吃韭菜、生蚝、羊肉、动物内脏等温热性的食材,也具有补肾的作用,但注意不要过量食用,以免引起上火的情况。2.药物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或五子衍宗丸等药物来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膝酸软以及浑身乏力的症状。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服用六味地黄丸或者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来进行治疗,这些药物都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有利于病情恢复。3.其他方式:如按摩穴位,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命门穴、太溪穴、三阴交穴、照海穴等,均有一定壮阳补肾的作用。另外还可配合艾灸疗法,常用于治疗男性不育、早泄等情况,可选择肾俞穴、命门穴、中极穴等部位。4.其他方法:除上述方法外,平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做到不抽烟、少喝酒,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也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临床上导致男性出现此情况的原因较多,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原因之外,还可能与先天发育不足等因素有关。因此为了进一步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建议此类人群前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完善体格检查、血常规、激素水平测定等项目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女人喝什么补肾?]
[女人喝什么补肾?]女性在中医属于阴虚体质,因此可以服用具有滋阴、补益肾脏作用的中药或保健品进行调理。常见的中药材有枸杞子、女贞子等,中成药包括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一、药物1.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肺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等功效,对于肝肾阴虚导致的双目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2.女贞子:性味苦、甘、凉,归肝、脾、肾经,具有滋补肝肾、清热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情况。3.其他:如金樱子、桑螵蛸、芡实等,以及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熟地等中药材和合欢皮、珍珠母、琥珀、酸枣仁等中药材制成的安神定志丸,均具有一定补肾的作用。二、保健品常见以上述中药材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保健品,比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其中含有较多中药材成分,能够起到一定滋阴补肾的功效。但建议患者使用前先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此外,如果女性存在肾阳虚的情况,则不适宜服用以上药物,需选用温补肾阳类的中成药,例如金匮肾气丸、苁蓉补肾丸等。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吃什么补肾壮阳最快速?]
[吃什么补肾壮阳最快速?]临床上没有明确表明吃什么补肾壮阳最快速。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适当进食韭菜、羊肉等食物辅助起到一定的补肾壮阳作用,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一、食物1.韭菜:韭菜具有温中下气、散瘀调经以及杀菌消肿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补肾壮阳的作用。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白带增多有一定的缓解效果,男性出现阳痿或者是早泄的情况也可以使用该药进行改善。2.羊肉:羊肉属于热性食物,营养价值比较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食用后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还具有一定壮阳的效果,适合体虚怕冷的人群适量吃。二、药物1.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牡丹皮、附子(制)、肉桂等中药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行气化水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症状,用药以后能够有效地促进体内湿气以及寒气排出,从而达到补肾壮阳的作用。2.右归丸:主要成分有熟地黄、炮附片、肉桂等药材,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导致的腰膝背痛、神疲倦怠、畏寒肢冷等症状,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若服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遵照医生指导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