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温胃丸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胃寒肠热,腹胀泄痢。
【组成】: 半夏(汤洗7遍,培干)2两,肉豆蔻(去壳)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诃梨勒皮1分,高良姜1分,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蜜1两,枣肉1两,生姜自然汁1盏(入蜜、枣熬为膏)。
【药材配方】: 人参 半夏 木香 梨 橘皮 生姜 肉豆蔻 豆蔻 高良姜
【用法】: 每服10丸,米饮送下;生姜汤亦得。
中药材配剂
木香
类别: 理气药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肉豆蔻
类别: 收涩药
温中,下气,消食,固肠。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①《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②《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③《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④《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⑤《纲目》:"暖脾胃,固大肠。"⑥《本草经读》:"治精冷。"⑦《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豆蔻
类别: 理气药
高良姜
类别: 温里药
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①《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②《药性论》:"治腰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③《本草拾遗》:"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④《日华子本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⑤《本草图经》:"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⑥《珍珠囊》:"温通脾胃。"⑦《滇南本草》:"治胃气疼,肚腹疼痛。"⑧《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癣,除瘴疟。"⑨姚可成《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⑩《本草求原》:"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⑾《广东中药》:"治寒疝湿痹。"
橘皮
类别: 理气药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①《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②《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③《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④《本草拾遗》:"去气,调中。"⑤《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癥瘕痃癣。"⑥《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⑦《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⑧《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治噫噎,胀闷,疳疟。泻痢,便秘,脚气。"
类别: 止咳化痰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①《千金·食治》:除客热气,止心烦。②《唐本草》:削贴汤火疮,不烂、止痛、易差。又主热嗽,止渴。③《食疗本草》: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卒闇风失音不语者,生捣汁一合顿服之,日再服。④《日华子本草》:消风,疗咳嗽,气喘热狂;又除贼风、胸中热结;作浆吐风痰。⑤《开宝本草》:主客热、中风不语,又疗伤寒热发,惊邪,嗽,消渴,利大小便。⑥《滇南本草》:治胃中痞块食积,霍乱吐泻,小儿偏坠疼痛。⑦《纲目》: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⑧《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⑨《本草求原》:梨汁煮粥,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躁。
生姜
类别: 解表药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用药咨询
三叉神经痛和气温有关没
三叉神经痛和气温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情绪、环境、气候变化等,其中气温变化是诱发三叉神经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气温骤变时,如从寒冷的冬天突然进入温暖的春天,或从炎热的夏天进入寒冷的冬天时,可能会导致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导致三叉神经缺血、缺氧,进而诱发三叉神经痛。此外,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人体容易出现受凉的情况,而受凉后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而引发感染性疾病,也可能会诱发三叉神经痛。如果患者在气温骤变时出现上述症状,则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遵医嘱服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三叉神经痛跟气温有关系吗
三叉神经痛跟气温有一定关系,比如在寒冷的冬季或气温较低时,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诱发三叉神经痛。但三叉神经痛的发生与气温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遗传因素、外伤、炎症刺激、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三叉神经痛,则子女患该病的概率较大;2、外伤:如颅脑损伤、面部外伤等,可导致三叉神经受损,引起疼痛症状;3、炎症刺激:若存在感染性疾病,如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带状疱疹,以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丹毒等疾病,均可能累及三叉神经,导致其出现炎症反应而引发疼痛;4、肿瘤压迫:如果颅内存在肿瘤,并且压迫到三叉神经,则会引起三叉神经功能障碍,从而产生疼痛症状。此外,如果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或者经常吃生冷的食物,也可能会诱发三叉神经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另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女人调气血吃什么
女人调气血可以吃红枣、阿胶、桂圆、银耳、山药等。1、红枣红枣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也是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中药,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如果女人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吃红枣进行调理,能够起到补气血的作用。2、阿胶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的功效。如果女人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吃阿胶进行调理,能够起到补气血的作用。3、桂圆桂圆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如果女人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吃桂圆进行调理,能够起到补气血的作用。4、银耳银耳味甘,性平,归肺、胃、肾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如果女人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吃银耳进行调理,能够起到补气血的作用。5、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如果女人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吃山药进行调理,能够起到补气血的作用。如果通过饮食调理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