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散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疹已出,遍身形如蚕种,色黑暗,皮肉僵硬,十死一生者。
【组成】: 麻黄(去节,取头末)7分,绿豆(取生粉,隔纸焙熟)7分(共为细末),新蒲公英2两(干者7分),条芩1钱,生地1钱。
【药材配方】: 麻黄 绿豆
中药材配剂
绿豆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泻利,丹毒,痈肿,解热药毒。①孙思邈:"治寒热、热中,止泄痢、卒澼,利小便胀满。"②孟诜:"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肉。"③《日华子本草》:"益气,除热毒风,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④《开宝本草》:"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⑤《纲目》:"治痘毒,利肿胀。"⑥《本草汇言》:"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⑦《本草述》:"治痰喘及齁蛤。"⑧《本经逢原》:"明目。解附子、砒石、诸石药毒。"⑨《会约医镜》:"清火清痰,疗痈肿痘烂。"
麻黄
类别: 解表药
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J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用药咨询
[输卵管粘连后吃药会自动解散吗?]
[输卵管粘连后吃药会自动解散吗?]输卵管黏连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宫腔内膜异位、创伤或手术导致的,在炎症和损伤修复时,可形成输卵管黏连。输卵管黏连是否能通过药物治疗而自动解散,需要根据输卵管黏连的程度进行判断。如果输卵管黏连比较轻微,并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此时服用药物可能也不会自动解散,因为输卵管黏连属于结构性改变,单纯使用药物效果不佳。若输卵管黏连严重,则会出现下腹疼痛、月经异常等症状,甚至会影响正常生育能力。针对此类情况,可以考虑服用甲硝唑片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能够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病情。但是一般不能达到自动解开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接受物理治疗,如微波理疗、离子透入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退,必要时需采取分离术进行治疗。建议存在输卵管黏连的女性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衣裤,避免发生不洁性生活。
「输卵管粘连后吃药会自动解散吗?」
「输卵管粘连后吃药会自动解散吗?」输卵管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输卵管内部发生炎症或感染引起的。一般来说,输卵管粘连是无法通过药物自行消失的。治疗输卵管粘连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对于轻度的输卵管粘连,可以通过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进行处理。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分离粘连的部分,并恢复输卵管的功能。而对于严重的输卵管粘连,则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或其他复杂的治疗方法。在术后,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具一些抗生素和其他消炎药物来预防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减少疼痛和加速康复过程。然而,它们并不能治愈输卵管粘连本身,因为输卵管粘连是由病理因素导致的,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来解决。总之,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输卵管粘连,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来进行干预,以达到最佳的疗效。不要期望通过药物自行解决问题,以免延误病情。
神解散的功效与作用
神解散一般是指清热解毒神秘散,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的功效与作用,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清热解毒神秘散主要是由人工牛黄、珍珠、朱砂、冰片、雄黄、郁金、麝香、甘草、沉香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火毒内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肿痛等症状。同时,对于治疗热病、狂躁谵语、神昏痉厥等病症也有一定的作用。在用药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另外,如果患者对清热解毒神秘散中的药物成分存在过敏,需要避免使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例如皮肤瘙痒、红肿等。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需要慎用,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患者服用清热解毒神秘散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