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蛤蚧散

类别: 補益剂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疗效】: 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组成】: 蛤蚧一对,全者,以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浸洗净,去腥气,酥炙香熟 甘草炒紫,五两 杏仁炒,去皮尖,五两 人参 茯苓 贝母 桑白皮 知母各二两
【药材配方】: 人参 杏仁 桑白皮 甘草 白皮 知母 茯苓 蛤蚧 酥
【用法】: 上为细末,净瓷盒子内盛,每日(6~9g)如茶点服,一料永除。
【方解】: 本方治证为肺肾虚衰,痰热内蕴,气逆不降所致。久病不已,肺虚不降,肾虚不纳,故喘咳俱甚;痰热阻肺,故咯痰色黄且稠,胸中烦热,甚则损伤血络,以致咳吐脓血。治宜补肺益肾,以固其本;清热化痰,止咳定喘,以治其标。方中蛤蚧咸平,归肺肾二经,功能补肺益肾,定喘止嗽;人参大补元气,而益脾肺,共为君药。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为臣药。佐以杏仁、桑白皮肃降肺气,以定喘咳;知母、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益肺肾,清热化痰,止咳定喘,标本兼顾。
【方歌】: 补益人参蛤蚧散,专治痰血与咳喘, 桑皮二母杏苓草,若非虚热慎毋餐。
【附注】: 钩藤饮(《旅舍》)、钩藤饮子(《卫生总微》卷五)、蝉壳饮(《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卫生家宝》)。
中药材配剂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桑白皮
类别: 平喘药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①《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②《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③《药性论》:"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④孟诜:"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⑤《滇南本草》:"止肺热咳嗽。"⑧《纲目》:"泻肺,降气,散血。。⑦《本草求原》:"治脚气痹挛,目昏,黄疸,通二便,治尿数。"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麻木。"
白皮
类别: 止血药
止血。治刀伤,水磨浓汁搽,或研细末撒患处。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蛤蚧
类别: 补虚药
补肺益肾,定喘止嗽。治虚劳,肺痿,喘嗽,咯血,消渴,阳痿。①《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②《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③《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④《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⑤《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⑥《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
类别: 补虚药
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①《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牦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③《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腕跌血瘀。"④《日华子本草》:"牛酥,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并吐血。"⑤《纲目》:"挲牛、白羊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⑥《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杏仁
类别: 止咳化痰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知母
类别: 清热药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①《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②《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③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④《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⑤《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⑥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⑦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⑧《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⑨《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用药咨询
人参蛤蚧酒有什么功效
人参蛤蚧酒具有补肺益肾、补气安神、补益脾肺、补益心肾、益精明目等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肺肾两虚所引起的久咳虚喘、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等症状。1、补肺益肾人参蛤蚧酒中的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补益元气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脾肺气虚所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肾益肺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肺肾两虚引起的久咳虚喘、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2、补气安神人参蛤蚧酒中的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气血亏虚引起的心悸气短、脉微欲绝、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肺虚喘咳、气短乏力、津伤口渴、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等症状。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肾益肺、纳气平喘、助阳益精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肾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尿频等症状。3、补益脾肺人参蛤蚧酒中的蛤蚧具有补益肺肾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肺肾两虚引起的久咳虚喘、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肾益肺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肺肾两虚引起的久咳虚喘、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4、补益心肾人参蛤蚧酒中的蛤蚧具有补益心肾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心肾两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益肺肾、纳气平喘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肺肾两虚引起的久咳虚喘、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5、益精明目人参蛤蚧酒中的蛤蚧具有益精明目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益精血,补肺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肾虚引起的不适症状。但人参蛤蚧酒属于酒类,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用,避免盲目饮用,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同时,对于酒精过敏的患者,一般不建议饮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蛤蚧和人参泡酒能不能喝
蛤蚧和人参泡酒一般能喝,但患者要注意适量饮用。蛤蚧味甘、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肾益肺、止咳平喘、纳气平喘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阳痿遗精、腰膝酸软、尿频、久咳虚喘等症状。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肺虚喘咳、气短乏力、津伤口渴、虚热消渴、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血虚萎黄、阳痿宫冷等症状。蛤蚧和人参泡酒,两者药物成分并不存在配伍禁忌,一起泡酒还可以起到补气益血、补肾益肺的作用,所以一般是可以喝的。但患者要注意适量饮用,以免引起上火的情况。另外,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蛤蚧和人参泡酒,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同时,对于酒精过敏的患者,不建议饮用上述药酒,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
人参蛤蚧散中的川贝母可以用浙贝母代替么
人参蛤蚧散中的川贝母不可以用浙贝母代替。人参蛤蚧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是人参、蛤蚧、黄芪、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远志、五味子、枸杞子、山茱萸、杜仲、菟丝子、砂仁、桑螵蛸、甘草等。人参蛤蚧散具有补肺益肾、止咳平喘、益气养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肾两虚所致的咳嗽、气短、心悸、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人参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人参蛤蚧散中的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人参蛤蚧散中的人参用量为10-15g,不可过量服用。2、蛤蚧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蛤蚧散中的蛤蚧用量为10-15g,不可过量服用。3、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敛疮生肌的功效。黄芪适用于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症状。黄芪与人参功效相似,但药力较弱,且能补中有益气,适用于肺气虚及气血两虚证。4、地黄地黄入足三阴经,能滋阴降火,益肾填精。用于阴虚内热,消渴,骨蒸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与人参配伍,可增强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的作用。5、熟地黄熟地黄归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熟地黄与人参配伍可增强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6、白芍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芍与熟地黄配伍可增强养阴益血,调经止汗的作用。7、远志远志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肿散痈的功效。远志与人参配伍可增强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作用。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