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茵陈汤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医醇剩义》卷三。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谷瘅。乃脾胃不和,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浊气下流,小便不通,湿热入于膀胱,身体尽黄。
【组成】: 当归2钱,茯苓2钱,白术1钱,广皮1钱,厚朴1钱,木香5分,砂仁1钱,茅术1钱,山栀1钱5分,茵陈3钱,萆薢2钱,车前2钱。
【药材配方】: 木香 白术 砂仁 茯苓 茵陈 萆薢
【用法】: 生谷芽2钱,熟谷芽2钱,生苡仁5钱,熟苡仁5钱,煎汤代水。
中药材配剂
木香
类别: 理气药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砂仁
类别: 芳香化湿
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①《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②《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④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⑤杨士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⑥《本草蒙筌》:"止恶心,却腹痛。"⑦《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⑧《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萆薢
类别: 祛风湿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①《本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②《别录》:"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者血,老人五缓。"③《药性论》:"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④《日华子本草》:"治瘫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⑤王好古:"补肝虚。"⑥《滇南本草》:"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浊。"⑦《纲目》:"治白浊,茎中痛,痔瘙坏疮。"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茵陈
类别: 清热药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药咨询
『白细胞和中性细胞偏低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和中性细胞偏低是什么原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属于一类血细胞,当机体受到感染、损伤或患有某些疾病时,会使这一类的血细胞偏低。导致患者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细胞偏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所导致,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一、生理性因素正常人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测量的静脉血,白细胞数量可能会略微偏低,而部分女性月经期会出现白细胞略低的情况,此时为生理现象,无需过于担心。二、病理性因素1.药物影响:如抗肿瘤药、抗生素等,服用此类药物期间可导致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引发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值偏低的现象。2.病毒感染:由各种病毒引起的感冒、流感、水痘、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在患病早期白细胞计数可能略有下降,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白细胞明显降低,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情况。3.细菌感染:如果是由于细菌感染而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则需使用抗菌素进行治疗,待炎症得到控制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逐渐恢复正常。4.其他方面:放射线照射、脾脏肿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若仅是一过性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无不适症状且复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则通常问题不大,不必过分紧张。反之则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检查项目来明确具体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是什么原因?』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而淋巴细胞降低时,通常考虑与感染性疾病有关。当机体受到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入侵后,为清除这些有害物质,机体会出现一系列防御反应,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以及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白细胞升高1.炎症: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导致的腹腔内感染,可引起阑尾穿孔及弥漫性腹膜炎,进而造成全腹肌肉紧张、痉挛,使腹部压痛明显,并伴有发热等症状。此时应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注射液静滴,必要时需行手术切除病变部位。2.损伤:如果患者存在外伤史,比如大面积烧烫伤等情况,可能会导致大量组织坏死,进而释放出大量的毒素入血,引发全身中毒症状,包括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等。此时应及时对创面进行清创处理并予以包扎,同时遵医嘱应用青霉素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来控制感染。3.过敏:若患者接触了过敏原,则会导致体内发生变.态反应,也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导致上述情况。建议及时远离过敏原,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4.其他疾病因素:除以上常见病因外,还可能是由于大出血、恶性肿瘤等原因所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二、中性粒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白细胞的一种,具有吞噬作用、杀菌作用、趋化作用,因此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身体是否遭受感染或者是否有炎症。如果是单纯性的中性粒细胞升高,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可能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合并有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则考虑与细菌感染有关,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三、淋巴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其数值偏低时,意味着患者的免疫力有所减弱,容易被外界致病菌侵袭而导致感染的情况。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龙注射液、磷酸钠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若是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到淋巴细胞的数量,继而出现此检测结果。对于此类患者而言,一般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北京丰台人和中医院做输卵管黏连好吗
北京丰台人和中医院做输卵管黏连好吗-北京治疗输卵管堵塞比较好的医院:1、北京十里河医院,2、北京协和医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941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输卵管炎是属于盆腔炎性疾病,他是指炎症侵犯输卵管局部,导致输卵管黏膜遭到破坏,有炎性渗出,纤维组织增生而发生粘连,管腔狭窄,从而导致输卵管通而不畅或者输卵管积液,从而使得精子不能顺利的通过输卵管与卵子会合,影响患者生育。所以输卵管炎症一经诊断,一定要积极的治疗。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