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甘草丸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圣惠》卷二十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虚劳羸瘦,膝冷腰疼,神思昏沉,肢节无力,少精乏气,睡卧多惊。
【组成】: 甘草1两(炙微赤,锉),薯蓣1两,远志1两(去心),续断1两,桂心1两,牛膝1两半(去苗),人参1两(去芦头),泽泻1两,防风1两(去芦头),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锉),茯神1两,覆盆子1两,车前子1两,五味子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楮实1两(水掏去浮者,焙干),山茱萸1两,蛇床子1两
【药材配方】: 五味子 人参 天雄 山茱萸 楮实 泽泻 牛膝 甘草 石斛 续断 肉苁蓉 茯神 菟丝子 蛇床子 覆盆子 车前子 远志 酥 防风 鹿茸
【用法】: 每日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中药材配剂
牛膝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肉苁蓉
类别: 补虚药
补肾,益精,润燥,滑肠。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①《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癥瘕。②《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③《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亦白下。④《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⑤《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车前子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①《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②《本草经集注》:"主虚劳。" ③《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 ④《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 ⑥《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 ⑦《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⑧《纲目》:"止暑湿泻痢。" ⑨《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亦白带浊,血闭难产。" ⑩《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 ⑾《山东中药》:"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
楮实
类别: 补虚药
滋肾,清肝,明目。治虚劳,目昏,目翳,水气浮肿。①《别录》: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肤,明目。②《日华子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③《本草汇言》:健脾养肾,补虚劳,明目。
防风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茯神
类别: 安神药
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①《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②《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③《本草再新》: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覆盆子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①《别录》: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②《药性论》: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痿。③《日华子本草》: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疗中风身热及惊。④《开宝本草》: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温中益力,疗劳损风虚,补肝明目。⑤《本草衍义》:益肾脏,缩小便。⑥《本草蒙筌》:治肾伤精竭流滑。⑦《本草述》:治劳倦、虚劳,肝肾气虚恶寒,肾气虚逆咳嗽、痿、消瘅、泄泻、赤白浊,鹤膝风,诸见血证及目疾。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山茱萸
类别: 收涩药
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蛇床子
类别: 补虚药
温肾助阳,祛风,燥湿,杀虫。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痒,子宫寒冷不孕,风湿痹痛,疥癣湿疮。 ①《本经》: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创。 ②《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好颜色,令人有子。 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顽痛,去男子腰疼。浴男子阴,去风冷,大益阳事。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瘥。疗齿痛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治暴冷,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扑损瘀血,腰胯疼,阴汗湿癣,肢顽痹,赤白带下,缩小便。 ⑤《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止痒,洗螆癞。 ⑥《长沙药解》:吹聤耳。
石斛
类别: 补虚药
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①《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②《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疿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③《僧深集方》: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④《药性论》: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⑤《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⑥《本草衍义》:治胃中虚热。⑦《纲目》: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⑧《药品化义》: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⑨《本草备要》:疗梦遗滑精。⑩《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⑾《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类别: 补虚药
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①《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牦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③《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腕跌血瘀。"④《日华子本草》:"牛酥,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并吐血。"⑤《纲目》:"挲牛、白羊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⑥《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天雄
类别: 温里药
祛风,散寒,燥湿,益火助阳。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癥瘕。①《本经》:"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②《别录》:"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堕胎。"③《药性论》:"能治风痰,冷痹,软脚毒风,能止气喘促急。杀禽、虫毒。"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暖水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破痃癖癥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补冷气虚损,霍乱转筋,背脊偻伛,消风痰,下胸膈水,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菟丝子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五味子
类别: 收涩药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续断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①《本经》: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②《别录》: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③《药性论》:主绝伤,去诸温毒,能宣通经脉。④《日华子本草》: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癥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宫冷。⑤《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⑥《滇南本草图说》:治一切无名肿毒,杨梅,天泡诸疮。
远志
类别: 安神药
安神益智,祛痰,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1)祛痰开窍:用于痰阻心窍之神昏痰盛及精神失常,可配菖蒲、郁金。(2)交通心肾: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常配茯苓、酸枣仁。①《本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②《本草经集注》:杀天雄、附子毒。③《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④《药性论》:治心神健春,坚壮阳道。主梦邪。⑤《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⑥王好古:治肾积奔豚。⑦《纲目》:治一切痈疽。⑧《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痫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⑨《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
泽泻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鹿茸
类别: 补虚药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用药咨询
肺癌患者咳嗽可以吃复方甘草片吗有效果吗
一般情况下,如果肺癌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并且出现了咳嗽等不适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进行治疗。而复方甘草片属于一种镇咳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止咳的效果。但是由于该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若盲目服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建议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且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除此之外,对于肺癌晚期的患者,还需要积极配合放疗或者化疗的方式来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免疫疗法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甘草泡酒抹癣有用吗
癣一般指皮肤癣菌病。通常情况下,甘草泡酒涂抹在患处后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皮肤癣菌病的作用。甘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以及润肺止咳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同时还可以用于缓解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如果患者存在皮肤癣菌病的情况,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甘草泡酒后进行局部擦拭,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从而促进病情恢复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因此并不建议大面积地使用,以免引起刺痛感、烧灼感等情况发生。另外,酒精还可能会影响药物效果,所以用药前需要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使用。除此之外,对于患有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的患者应避免用此方法,以免加重病情。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甘草泡酒抹癣有效果吗
癣一般指皮肤真菌感染。通常情况下,甘草泡酒涂抹皮肤真菌感染的部位是有一定效果的。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咳嗽气喘等症状的治疗。而皮肤真菌感染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的有足癣、股癣等。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并且伴随局部瘙痒、红斑等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草泡酒后进行擦拭患处。因为甘草具有一定抗炎的作用,可以起到辅助改善病情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可能会对局部造成刺激,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不建议大量使用。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沾水,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时则需要遵医嘱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对于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