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雄丸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圣惠》卷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肾脏虚损,阳气萎弱。
【组成】: 雄雀肝10具(微炙),雄鸡肝3具(微炙),雄蚕蛾50枚(微炙),天雄2两(炮裂,去皮脐),龙脑1两(细研),白矾1两(烧令汁尽),木香半两,白马茎2两(涂酥,炙令微黄),硇砂1两(细研),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莨菪子1两(水淘去浮者,水煮芽出,候干,炒令黄黑色)。
【药材配方】: 吴茱萸 天雄 木香 白矾 硇砂 莨菪 酥 雀 鸡肝
【用法】: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中药材配剂
木香
类别: 理气药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硇砂
类别: 泻下药
消积软坚,破瘀散结。治癥瘕痃癣,噎膈反胃,痰饮,喉痹,积痢,经闭,目翳,息肉,疣赘,疔疮,瘰疬,痈肿,恶疮。①《唐本草》:"主积聚,破结血,烂眙,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②《本草拾遗》:"主妇人丈夫羸瘦积病,血气不调,肠鸣,食次不消,腰脚疼冷,痃癖,痰饮,喉中结气,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③《日华子本草》:"补水藏,暖子宫,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气块痃癖及血崩带下,恶疮息肉,食肉饱胀,夜多小便,女人血气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④《本草衍义》:"合他药,治目中翳。"⑤王好古:"消肉积。"⑥《纲目》:"治噎膈,癥瘕,积痢,骨哽,除痣黡疣赞。"
类别: 补虚药
壮阳益精,暖腰膝,缩小便。治阳虚羸瘦,阴痿,疝气,小便频数,崩漏,带下。①孟诜:"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续五脏不足气,助阴道,益精髓。"②《日华子本草》:"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崩带下。"
白矾
类别: 解毒杀虫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①《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②《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③《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⑤《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⑥《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⑦《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⑧《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⑨《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鸡肝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①《别录》:主起阴。②孟诜:丹雄鸡肝补肾。③《纲目》:疗风虚目暗。④《医林纂要》:治小儿疳积,杀虫。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痿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
莨菪
类别: 平肝息风
类别: 补虚药
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①《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牦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③《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腕跌血瘀。"④《日华子本草》:"牛酥,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并吐血。"⑤《纲目》:"挲牛、白羊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⑥《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天雄
类别: 温里药
祛风,散寒,燥湿,益火助阳。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癥瘕。①《本经》:"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②《别录》:"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堕胎。"③《药性论》:"能治风痰,冷痹,软脚毒风,能止气喘促急。杀禽、虫毒。"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暖水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破痃癖癥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补冷气虚损,霍乱转筋,背脊偻伛,消风痰,下胸膈水,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吴茱萸
类别: 温里药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用药咨询
『肺癌四期是什么意思?』
『肺癌四期是什么意思?』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对肺癌的TNM分期,T代表原发肿瘤,N代表区域淋巴结,M代表远处转移。当肺癌患者出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同侧肺内转移,以及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时,即属于肺癌Ⅳ期。此时通常伴随癌细胞通过胸膜种植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且可发生骨髓转移、肝脏转移等远处器官转移。1.临床症状:由于肺癌病灶较大或者累及支气管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吸气末正小版面肌收缩隆起呈高凸形)、剧烈咳嗽、咯血、发热等症状。同时,由于肺癌病灶侵犯胸壁、食管、上腔静脉等周围组织和器官,还可表现为声嘶、吞咽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等情况。2.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CT检查,主要观察病灶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是否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增强扫描后可见到斑片状浓密阴影或边缘模糊不清的肿块影。另外,还应进行纵隔超声检查,主要用于显示肺癌引起的纵隔淋巴结增大;下叶肺癌常选用膈下淋巴结作为研究对象。如果发现淋巴结结构破坏、融合,则提示有恶性病变可能。3.病理学诊断:是确诊肺癌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痰液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开放性肺活检等方法。4.治疗措施:肺癌四期患者的预后较差,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常用化疗方案为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如顺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吉西他滨+卡铂、紫杉醇+卡铂等。对于身体状况不佳不能耐受标准剂量化疗者,可以考虑给予最佳支持治疗,如镇痛药、抗生素、心理干预等处理。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硒元素等抗氧化剂,抑制自由基生成,避免加重机体损伤。
『肾癌四期是什么程度?』
『肾癌四期是什么程度?』肾癌四期属于中晚期的肾癌。此时肿瘤通常已经发生转移,患者常有远处器官或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如肺、骨、肝等部位出现相应病变,还可伴有局部浸润和种植转移的现象。根据TNM分期标准,T是原发肿瘤(Tumor),N是区域淋巴结(Nodes)情况,以及远处转移(Metastasis)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将肾癌分为Ⅰ-Ⅳ期。其中Ⅰ期为早期肾癌,Ⅱ期为中期肾癌,Ⅲ期为进展期肾癌,而Ⅳ期则代表肾癌晚期。当肾癌侵犯至肾包膜外并累及肾盂或肾盏,或存在单个肾细胞癌病灶,伴肾静脉、下腔静脉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时,则可判断为T3期;如果同时合并同侧肾上腺皮质或髓质转移,或者双侧肾上腺皮质转移,则可判定为T4期。N1是指存在一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则是两个或以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当存在任一节段锁骨上或锁骨下的转移性淋巴结,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时,则可判定为N1期。若同时合并多个相邻淋巴结转移,即第8、9、10胸椎水平淋巴结转移,则可判定为N2期。当存在任何部位的远处转移,包括骨、肺、肝、脑或肾上腺脏器内转移时,则可判定为M1期。故肾癌四期便是肾癌M1期,表示肾癌已处于较为严重的阶段。对于肾癌四期的患者而言,由于病情较重且复杂,因此在治疗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如手术切除结合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系统治疗,以达到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定期前往医院复查。
『神经母细胞瘤四期能活多久?』
『神经母细胞瘤四期能活多久?』神经母细胞瘤Ⅳ期属于恶性肿瘤疾病中预后比较差的一种类型。如果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身体素质好,则生存时间可能超过5年,甚至达到10年以上。但如果病情较重,并且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会明显缩短。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实体性恶性肿瘤之一,在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当出现典型症状时多数已经进入到了疾病的晚期阶段,比如腹部肿块、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骨痛、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分期主要是根据肿瘤大小、是否发生转移来判断,而其中以Ⅳ期最为严重,此时癌细胞会出现全身性的扩散和转移现象,所以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来做进一步的控制,然后再配合放化疗联合治疗,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临床上并没有准确的数据表明神经母细胞瘤的具体存活时间,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