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当其单独存在时,通常不会被人体吸收,但当维生素C与铁结合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一般在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肠道、肾脏,以及汗液等途径来吸收。
1、肠道:胃液pH值为2-3,酸性环境中能够还原为碱性环境,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此外,小肠中含有较多的曲菌酸,可与维生素C结合形成胶冻状复合物,从而覆盖于小肠黏膜表面,使维生素C不易被吸收;
2、肾脏:新鲜的维生素C不易被人体吸收,但在酸性环境中可以还原为碱性,此时维生素C可与有机体内的草酸钙或钙离子结合,从而易被人体利用。此外,过滤膜也是维生素C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汗液:汗液中含有水分和多种矿物质,被人体皮肤吸收后,大部分维生素C被蒸发掉,所以汗液中维生素C的浓度较低。同时,大量出汗会使维生素C随着汗液排出体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
4、其他途径:如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维生素C,会与铁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被人体吸收。若存在消化道溃疡等疾病,会导致胃液分泌过多,使维生素C在胃中受到胃酸的腐蚀,破坏胃黏膜对铁的吸收能力,从而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此外,若存在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
由于维生素C属于酸性物质,所以建议不要与牛奶或碱性食物同时摄入。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也不要喝牛奶或食用其他含有酸性物质的食物,以免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和利用。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