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哪些药物“害”肝?

临床上有很多药物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如退热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镇静药等。如果出现肝损害,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1、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本身对肝脏没有明显的毒性,但是服用后会在肝脏内产生蓄积,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严重时还可以造成肝损伤,引起药物性肝炎。此外,退热药的主要代谢产物对肝脏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长期大量服用会造成肝功能下降;

2、抗结核药:如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肝脏的脂肪性变;

3、抗肿瘤药:如顺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引起肝功能损伤;

4、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容易对肝脏造成损伤,而且抗生素的使用,通常代表了体内细菌感染的发生,细菌的种类和程度越多,对肝脏的损伤越大;

5、镇静药:如异丙嗪,主要是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可以造成肝脏的损伤,引起转氨酶升高,甚至是胆红素的升高。

此外,保肝药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以及抗甲状腺药物、抗精神病药等,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因此,如果出现了肝损伤,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2023-09-05 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