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呋辛肌注
头孢呋辛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一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感染引起的疾病。头孢呋辛肌注通常是指肌内注射,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缓慢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给药方式,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具体操作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不能自行操作。
1、皮下注射:通常先将适量药物进行皮下注射,使药物被肌肉和皮下组织充分吸收,然后再将药物通过注射管注入不应有的空气或液体中保存,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常用的皮下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后背或者大腿等;
2、缓慢注射:缓慢注射时,注射器与皮肤呈35度角,将药物缓慢推入,推动推杆使药物充分弥散,且能与皮肤接触至少2cm,以适当角度旋转注射杆,可得到所需要的药物浓度;
3、静脉注射:如病情较重,需要迅速发挥药效时,可将头孢呋辛改为静脉注射,避免大剂量给药,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浓度,提高治疗效果。常用的静脉注射剂量为5mg/kg,在15分钟内推完,其后可继续稳定维持治疗;
4、其他:头孢呋辛还可经局部静脉滴注,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脓胸等疾病。
此外,头孢呋辛具有一定的禁忌人群,若对头孢类药物过敏,或有青霉素过敏史等情况,通常不能使用头孢呋辛。同时在使用头孢呋辛期间,应避免饮酒,避免食用含有酒精的食物或饮料,以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面色潮红、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