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钙的药理机制

2024-01-01 来源:39健康网 举报/反馈

低分子量肝素钙通过抗凝血酶Ⅲ活化、抑制凝血因子Xa、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抑制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以及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复合物等作用机制发挥抗凝作用。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抗凝效果,建议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出血风险。

1.抗凝血酶Ⅲ活化

抗凝血酶Ⅲ通过与其受体直接作用于低分子量肝素钙,进而发挥其抗凝作用。该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适用于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2.抑制凝血因子Xa

低分子量肝素钙能特异性地抑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Xa活性,从而阻断凝血过程。此药可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外周动脉栓塞等。

3.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低分子量肝素钙可与血小板表面的受体结合,干扰其活化和聚集,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对于存在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可以降低出血发生率。

4.抑制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

低分子量肝素钙能够抑制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从而阻碍血块的形成。该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5.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复合物

低分子量肝素钙能够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Ib-IX复合物的功能,阻止血小板之间的黏附和聚集。因此,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防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建议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评估用药效果和安全性。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并遵循医嘱调整饮食,避免摄入可能影响凝血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