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可通过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反应、促进胃酸分泌等方式,保持机体血管弹性和功能。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但不是体内缺乏就一定需要补充,缺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按照适当剂量补充,因此维生素C并没有所谓的20mg/天的说法。
1、预防坏血病:坏血病是维生素C缺乏或不足引起的疾病,患者可出现易疲劳、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牙龈出血、关节肿胀、肌肉酸痛等症状。若维生素C缺乏严重,可按照医嘱服用维生素C片;
2、治疗传染病:传染病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可通过口服或肌注维生素C,促进疾病恢复,预防坏血病;
3、促进铁吸收:服用维生素C后,可促进肠道对铁元素吸收,如果有缺铁性贫血,可按照医嘱服用维生素C片,以补充铁元素;
4、治疗紫癜:服用维生素C后,可提高血管壁的弹性和厚度,从而治疗紫癜。
维生素C并不是补充越多越好,若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恶心呕吐、胃痉挛等不良反应。此外,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可使机体胆固醇、尿酸升高,引发冠心病等疾病。因此,在机体缺乏维生素C时,不可自行用药补充。建议到医院就诊,明确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C,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