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肝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母婴、血液以及性传播等方式传播。乙肝初次抗病毒治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首选药物、注意用药时间、调整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加强锻炼等。
1、首选药物:首选药物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这两种药物都是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传染性,进而降低肝损伤,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如果首选一种药物效果不佳,可以选择二选或者三代药物;
2、注意用药时间: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需要长期、规律使用药物,不能轻易停药,以免影响抗病毒的效果,有时需要长期服药,不能轻易换药,以免导致病毒出现耐药性,导致乙肝反弹,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确定抗病毒疗程,遵医嘱使用;
3、调整生活方式: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时,应注意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肥肉、炸鸡等,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芹菜等,还可以多吃含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豆浆等,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4、定期检查: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要进行乙肝病毒DNA、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判定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耐药性,如果出现耐药性,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5、加强锻炼: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时,应注意定期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防止因长期不运动,导致抵抗力下降,使病毒无法控制,病毒复制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