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乳糖酶胶囊的药理机制

乳糖酶胶囊通过提高小肠黏膜乳糖酶活性,改善乳糖消化吸收,减轻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以及小肠黏膜损伤引起的乳糖消化吸收障碍。

1.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因为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或者活性降低,导致摄入的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和吸收,从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乳糖酶胶囊中的乳糖酶可以提高小肠上皮细胞对乳糖的吸收能力,减少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2.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缺少乳糖酶,使得机体无法有效分解、利用食物中的乳糖。补充外源性的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胶囊,可促进肠道内未消化的乳糖转化为乳酸和醋酸等有机酸,减轻不适症状。

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通常由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因素导致,这些因素会导致小肠黏膜受损,进而影响到乳糖酶的合成和分泌。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制剂进行调理,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辅助缓解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4.小肠黏膜损伤

小肠黏膜损伤可能由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原因引起,当小肠黏膜受到损伤时,其完整性会被破坏,导致乳糖不能被正常地消化和吸收。针对小肠黏膜损伤,可遵医嘱服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保护胃黏膜,修复受损组织。

建议关注腹泻、腹胀等症状的变化,定期复查小肠功能测试。必要时,可进行小肠镜检查以评估小肠黏膜状况。

2023-12-10 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