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的分类
药物性肝损害的分类方法较多,其中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是肝损伤风险度分级,主要包括低风险药物性肝损伤、中风险药物性肝损伤、高风险药物性肝损伤。建议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具体损害程度,并进行积极治疗。
1、低风险药物性肝损伤:低风险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发生风险较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临床上使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但此类药物本身导致肝损伤的风险较低,发生肝损伤的几率较小,一般在5%以内;
2、中风险药物性肝损伤:中风险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发生风险较高的药物不良反应后,如临床上使用的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等,导致肝损伤的风险度为中等,发生肝损伤的几率为10%-30%;
3、高风险药物性肝损伤:高风险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使用高风险药物后导致肝损伤的风险度较高,如临床上使用的甲氨蝶呤、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贝伐珠单抗等,使用后导致肝损伤的几率甚至可以达到40%,且发生肝损伤的几率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甚至导致死亡;
4、其他:临床上还有一些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生概率,如临床上使用的抗癫痫药物、麻醉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以及造血系统肿瘤的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对肝损伤的发生概率较高,也属于高风险药物性肝损伤。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