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不能产生免疫应答的原因

2023-09-05 来源:39健康网 举报/反馈

乙肝即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传染病,可以导致肝脏炎症甚至肝癌,为了降低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需要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提高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应答。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的原因,主要包括免疫力较低、接种时间过早、药物影响等。

1、免疫力较低: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例如艾滋病病人、糖尿病病人,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此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可能无法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即产生保护性抗体,通常需要规律接种三针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才能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

2、接种时间过早: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的三针要求,分别是在0、1、6个月,即在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间隔1个月接种第2针,间隔6个月接种第3针,如果在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未及时接种第2针,则可能会因错过接种第3针的时间,而导致接种失去连续性,无法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从而无法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

3、药物影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中含有少量抗病毒成分,对于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例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无法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因此建议在停药后再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

4、其他原因:如果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的人员,存在免疫缺陷、母婴阻断失败等情况,也可能无法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

建议没有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在有预防的需求时再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以免接种失败而导致无法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相关文章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