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中药材
中药材类别
全部
西药
中成药
保健品
中药材
方剂
器械
其它中草药
利水渗湿药
安神药
平喘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拔毒生肌药
收涩药
止咳化痰药
止血药
泻下药
活血化瘀药
消食药
涌吐药
清热药
温里药
燥湿止痒药
理气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补虚药
解毒杀虫药
解表药
驱虫药
取消
母丁香
温中,散寒。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③《蜀本草》:"疗呕逆甚验。"④《本耳图经》:"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
青酒缸
清热,利湿,消积,散瘀。治咳嗽吐血,水肿,小儿疳积,痈疮溃疡,跌打损伤。①《岭南采药录》:"清热散瘀,利水去湿。"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开胃健脾,消水肿,疗小儿疳积。"③《陆川本草》:"外敷止血,续筋,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④《四川中药志》:"治劳伤咳嗽吐血及伤寒胃肠中有火,叶可敷疮毒。"⑤《湖南药物志》:"祛风,杀虫,利尿。"
白沙糖
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①《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③《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辟汗草
清热,解毒,化湿,杀虫。治暑热胸闷,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①《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杀虫,利小便。治皮肤疮,风丹,赤白痢,淋病。"②《上海常用中草药》:"和中,健胃,化湿。治暑湿胸闷,口腻,口臭,头胀。头痛。"③《陕西中草药》:"清热敢毒,止痢,截疟,健胃,化湿。治痢疾,疟疾,口臭,头痛。"
赤沙糖
补中缓肝,活血和瘀。治产后恶露不行,口干呕哕,虚羸血痢。①《唐本草》: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②《食疗本草》:主心热口干。③《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杀虫,解酒毒。④《本草衍义》:治心肺大肠热。今医家治暴热,多以此物为先导。⑤《纲目》:和中助脾,缓肝气。⑥《本经逢原》: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羸老弱血痢不可攻者。⑦《本草从新》: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紫者为优。⑧《医林纂要》: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润肠。⑨《随息居饮食谱》: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丁香油
暖胃,温肾。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①《药性考》:"壮阳暖肾。治疝痛阴寒。"②王殿翔《生药学》:"用于肠胃多气、绞痛,消化不良,恶心与呕吐;风湿痛,神经痛,牙痛。"
东菊
补虚弱。治痨伤,口臭,牙龈出血,恶毒癞疮。
桂花
化痰,散瘀。治痰饮嘲咳,肠风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1.《本草汇言》: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2.《国药的药理学》:治口臭及视觉不明。 3.《陆川本草》:治痰饮喘咳。
桂花露
疏肝理气,醒脾开胃。治龈胀,牙痛,咽干,口燥,口臭。①《金氏药帖》:"专治龈胀牙痛,口燥咽干。"②《纲目拾遗》:"明目疏肝,止口臭。"③《中国医学大辞典》:"醒脾,开胃,理气,宽胸,平肝,化痰。"
红对节子
《四川中药志》:"调经,涩精。治月经不调,梦遗虚滑,肺热口臭及白浊、带下。"
黄香薷
清暑热,利小便,除胸满,理烦渴。治中暑下痢,发热口渴,心烦胁痛,口臭,舌出血。
苦壶卢子
治水肿,小便不通,鼻塞,鼻息,龋齿,聤耳。①《纲目》:"治痈疽恶疮,疥癣,龋齿有虫匿者。"②《本草求真》:"治诸般齿病或目翳、鼻塞。"
甜瓜子
散结,消瘀,清肺,润肠。治腹内结聚,肠痈,咳嗽口渴。①《别录》:"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脾内壅要药。"②《本草拾遗》:"止月经太过,为末去油,水调服。"③《纲目》:"清肺润肠,和中止渴。"④《中药志》:"跌扑瘀血,肠痈,咳嗽口渴。"
土大黄叶
清热,去风,散瘀,消肿。治肺痈,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流行性乙型脑炎,跌打损伤。①《纲目拾遗》:"治蠘虫伤,用叶捣涂。治肺痈。"②《植物名实图考》:"敷疮。"③《福建民间草药》:"止血行血,散瘀生新,解热去风。"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头晕,清血热。"⑤《本草推陈》:"治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痄腮。"
无患子中仁
消积辟恶。治疳积,蛔虫病,腹中气胀,口臭。①《本草拾遗》:"烧令香,辟邪恶气。"②《纲目》:"煨食辟恶,去口臭。"③《岭南采药录》:"煅食之,治小儿五疳及鹅喉。"④《南宁市药物志》:"清膀胱热。"⑤《广西中药志)):"煨食治蛔虫。"
加载更多
药品通
>
中药材
>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