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解毒杀虫
清热,利湿,杀虫。治痢疾,腹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①《本草拾遗》:"杀虫。"②《纲目》:"煎汤,洗虫疮、漱齿匿;捣烂,涂诸虫伤,去癜风。"③《四川中药志》;"清热退烧。"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止泻痢,止痒。"⑤《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杀虫止痒,除湿热,利水。"
举报/反馈
入药方剂
益肝散
主治: 乌风内障。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半夏、柴胡、黄芩、草决明、甘草、蒺藜、胆草、楮实子。
清热退翳汤
主治: 眼疳。疳热上攻于眼,痒涩赤烂,眼胞肿疼,白睛生翳,流泪羞明,目不能睁。
组成: 栀子(微炒)、胡黄连、木贼草、赤芍、生地、羚羊角、龙胆草、银柴胡、蝉蜕、甘草(生)、菊花、蒺藜。
早起避秽丹
主治: 早起或冷暖不时,或食油腻,或闻秽气,多有呕吐腹痛、泄泻等症,并治感冒风邪、寒暑疟疾。
组成: 苍术(米泔水泡,去皮,炒黄)3两,于白术(炒)3两,广皮3两,厚朴(姜炒)3两,生甘草1两5钱,白蒺藜(去刺,炒)1两5钱,丹参1两5钱。
天麻虎骨散
主治: 肝元风气,上攻头目昏疼,下注腰膝无力,行步不能;或多肿痒;或在两膝肿痛,状似膝风,久疗不愈或细小少力。
组成: 虎胫骨2两(酥炙令黄),天麻1两,木香1两,羌活1两,川芎1两,黄耆(去土)1两,白蒺藜(微炒,去刺)1两,青橘皮(去白)1两,大腹子皮(微炒)1两,宫桂(去皮)1两,槟榔1两,沉香1两,桃仁(麸炒,去皮尖)1两,茯苓(去皮)1两,干葛1两,干薯蓣1两,海桐皮1两,五味子1两,败龟(米醋浸1宿,炙)1两,白鲜皮1两,肉苁蓉1两半,大附子1两半(泡,去皮脐),甘草半两。
祛风换肌丸
主治: 风湿发为遍体红斑,按之热者。
组成: 马齿苋1斤,浮萍草1斤,熟军8两,防风8两,蔓荆子4两,黄芩4两,连翘6两,荆芥8两,苦参1斤,白蒺藜1斤,大胡麻1斤,黄柏8两,牛膝4两,白鲜皮8两,丹皮4两,白芷3两。
马蔺浴汤
主治: 隐疹。
组成: 马蔺子2两,蒴藋2两,茺蔚子2两,白蒺藜2两,羊桃根2两,萹竹2两,茵芋3两,白矾2两(研后入)。
白矾煮散
主治: 小儿牙齿急疳,虫蚀齿床,及口面肿,开口不得,臭烂疼痛不可忍。
组成: 白矾(烧灰)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附子(生用)半两,干姜(炮)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半两,蛇床子(微炒)1分,藜芦(去芦头)1分,椒(去目并开口者,炒出汗)1分。
复方祛风通络方
主治: 脑干脱髓鞘病阴虚阳亢,风痰阻络。头晕头胀,耳鸣,脸面及右肢发麻,震颤,目睛转动不灵活,舌麻言謇,进食不顺利,右腿不能站立,行动困难。
疗效: 祛风化痰通络,养血平肝。
组成: 生耆15g,僵蚕4.5g,全蝎3g,钩藤30g,玄参12g,知柏各10g,桔梗7.5g,蜈蚣4条,滁菊花10g,生地15g,川芎4.5g,赤芍12g,白芍12g,当归12g,丹参15g,刺蒺藜10g。
翳云散
主治: 痘后眼生翳障。
组成: 防风、甘草、羌活、黄芩、黄连、菊花、白芷、荆芥、蒺藜、龙胆草、石膏、川芎、大黄、石决明、木贼各等分。
祛风地黄丸
主治: 鹅掌风。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又名掌心风。
组成: 生地4两,熟地4两,白蒺藜3两,川牛膝(酒洗)3两,知母2两,黄柏2两,枸杞子2两,菟丝子(酒制)1两,独活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