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胆

类别: 清热药
清热,润燥,解毒。治热病里热燥渴、便秘,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目赤,喉痹,聤耳,痈肿疔疮。①《别录》:"疗伤寒热渴。"②《本草拾遗》:"主小儿头疮,取胆汁敷之。"③《本草图经》:"主骨热劳极,伤寒及渴疾,小儿五疳,杀虫。"④《纲目》:"通小便,敷恶疮,杀疳匿,治日赤、目翳,明日,清心脏,凉肝脾。"⑤《随息居饮食谱》:"补胆,清热,治热痢,通热秘。治厥颠疾。"
举报/反馈
入药方剂
治痔猪胆膏
主治: 痔。
组成: 猪胆7枚。
柴胡清骨散
主治: 骨蒸久不愈,热甚者。
组成: 秦艽、知母、炙草、胡连、鳖甲、青蒿、柴胡、地骨皮、韭白、猪脊髓、猪胆汁、童便。
猪胆套药方
主治: 咽喉肿痛。
组成: 猪胆5-6枚,黄连5钱,青黛5钱,薄荷5钱,僵蚕5钱,白矾5钱,风化消5钱。
猪胆醋
主治: 小儿疮疹内发盛者。
组成: 醋4两,大猪胆1个(取汁用)。
消毒贵金散
主治: 一切疳疮,初起热甚者。
组成: 黄连6钱,鸡内金2个(俱用猪胆汁浸炙7次),轻粉3钱,儿茶3钱,冰片3分,麝香2分。
千金不易丹
主治: 五痔。
组成: 海螵蛸2两,文蛤3钱,黄连2钱,猪胆2个。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主治: 霍乱,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疗效: 回阳救阴。
组成: 甘草2两(炙),干姜3两(强人可4两),附子(大者)1枚(生,去皮,破8片),猪胆汁半合(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椒附白通汤
主治: 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阳伤腹痛,痛甚则肢逆。
疗效: 齐通三焦之阳,急驱浊阴。
组成: 生附子(炒黑)3钱,川椒(炒黑)2钱,淡干姜2钱,葱白3茎,猪胆汁半烧酒杯(去渣后调入)。
耳炎散
主治: 耳内肿痛,流出脓水。
疗效: 清火解毒,收敛燥湿。
组成: 猪胆膏、枯矾、黄连粉、樟脑。
明目紫金膏
主治: 时热火眼、气眼。
疗效: 明目。
组成: 黄连、黄芩、山栀子、野菊花、黄柏、蔓荆子、薄荷叶、六月雪、九里明、玄参、草决明、当归尾、生地黄、谷精草、连翘、天门冬、熟地黄、女贞实、扁柏枝、防风、荆芥、大黄、芒消、甘草梢,猪胆2个,羊胆1个,青鱼胆2个,熊胆5钱,白硼砂1两,冰片1钱。
用药咨询
猪胆汁治疗皮肤病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猪胆汁来治疗皮肤病。因为这种治疗方法没有科学依据,并且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和伤害。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常见的症状包括瘙痒、红斑、水疱等。如果患者患有皮肤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缓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猪胆汁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其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皮肤病。因此,建议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慎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免延误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猪胆肝是什么东西
猪胆肝一般指猪的胆囊,猪的胆囊具有储存胆汁、辅助消化的作用。猪胆囊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当食用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辅助改善便秘的效果。而且猪胆囊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可以促进眼睛内感光色素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视力。虽然猪胆囊的好处有很多,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食用,尤其是对猪胆囊过敏者、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胆囊炎等疾病的患者,如果盲目食用,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猪胆的功效与作用,猪胆的副作用
猪胆是指猪的胆囊,具有补充营养、润肠通便、保护眼睛、辅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等功效与作用,但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肥胖等副作用。1、补充营养猪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2、润肠通便猪胆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可以辅助预防便秘。3、保护眼睛猪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促进眼部神经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视力疲劳。因此,适量食用猪胆对眼睛有一定的好处。4、辅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猪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促进体内钙元素的吸收,也可以达到辅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5、提高免疫力猪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猪胆中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体内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建议平时要注意适量食用,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