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命牛黄丸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圣惠》卷八十六。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小儿五疳羸瘦。
【组成】: 牛黄1钱,朱砂1钱,雄黄1钱,麝香1钱,龙脑1钱,瓜蒂30个(为末),丁香1分(末),蟾酥3分。
【药材配方】: 丁香 朱砂 牛黄 瓜蒂 蟾酥 酥 雄黄 麝香
【用法】: 先以温水化2丸,滴两鼻中,令嚏五七声,再以温水送服3丸,1日3次。
中药材配剂
牛黄
类别: 清热药
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①《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②《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③《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④孙思邀:"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⑤《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⑥《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⑦《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⑧《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蟾酥
类别: 开窍药
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①《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②《日华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苗汁调敷腰眼并阴囊。"③《本草衍义》:"齿缝中血出,以纸紝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④《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⑤《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⑥《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丁香
类别: 温里药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瓜蒂
类别: 止咳化痰
吐风痰宿食,泻水湿停饮。治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胸中痞梗,风痰癫痫,湿热黄疸,四肢浮肿,鼻塞,喉痹。①《本经》:"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②《别录》:"去鼻中息肉,疗黄疸。"③《日华子本草》:"治脑塞热齆,眼昏,吐痰。"④《纲目》:"吐风热痰涎。治风眩、头痛、癫痫,喉痹,头面有湿气。"⑤《本草再新》:"泻心火,健脾土,利湿消水,止头痛衄血。"
麝香
类别: 开窍药
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癥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 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 ③陶弘景:"疗蛇毒。" 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 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 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 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 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类别: 补虚药
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①《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牦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③《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腕跌血瘀。"④《日华子本草》:"牛酥,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并吐血。"⑤《纲目》:"挲牛、白羊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⑥《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雄黄
类别: 燥湿止痒
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②《别录》:"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③《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④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⑤《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⑥《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朱砂
类别: 安神药
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用药咨询
牛黄乌蛇片是正规药吗
牛黄乌蛇片通常是正规药。牛黄乌蛇片是一种中成药制剂,由牛黄、人工麝香、琥珀、水牛角浓缩粉、甘草等成分组成,具有祛风活络、凉血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症、急慢性腰腿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疾病。如果患者出现上述药物适应证,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乌蛇片进行治疗,通常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所以用药效果也会有所区别。此外需要注意对牛黄乌蛇片过敏者禁用此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建议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不可以自行盲目增加药量或者减少药量,以免影响到疾病的恢复。若服药两周后症状未见缓解,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牛黄解毒片+迪银片
牛黄解毒片和迪银片可以一起吃。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牛黄解毒片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主要成分有人工牛黄、石膏、大黄等中药材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肝火旺引起的牙齿疼痛、口舌生疮等症状。而迪银片属于抗过敏类的西药,常用剂型为片剂,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硫代硫酸钠等,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肌肉痛、神经痛、月经痛及痛经,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两种药物没有配伍禁忌,同时服用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也不会影响到疾病的恢复情况,所以是可以同服的。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以自行盲目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后果。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则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牛黄癣用什么约
牛黄癣一般指牛皮癣。通常情况下,牛皮癣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酮康唑洗剂、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1.酮康唑洗剂:该药物属于皮肤科用药,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去屑和止痒。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则不需要使用此药进行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此药,以免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2.醋酸曲安奈德乳膏:该药物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若患者局部出现了瘙痒、红斑等症状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涂抹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促进疾病恢复。3.水杨酸软膏:该药物的主要成分为水杨酸,能够起到溶解角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要避免与眼睛接触,如果不慎接触到眼睛,需要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部位。4.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痒的功效。对于牛皮癣引起的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此药来改善病情。5.炉甘石洗剂:由炉甘石、氧化锌组成,为皮肤科非处方药,具有收敛、保护作用。适用于急性皮肤病如痱子、湿疹、虫咬皮炎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烧灼感。另外,糠酸莫米松凝胶、卤米松乳膏等药物也可用于治疗牛皮癣。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