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剂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眼科锦囊》卷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硬睑硬睛。
【组成】: 蜀葵根5钱,亚麻仁4钱,小麦蒸饼(干者)10钱。
【药材配方】: 亚麻 小麦 蒸饼 蜀葵根
【用法】: 贴于顽固之部。
中药材配剂
蜀葵根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凉血,利尿排脓。治淋病,白带,尿血,吐血,血崩,肠痈,疮肿。①《本草拾遗》:"根及茎,并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②《本草衍义》:"取红单叶者,治带下,排脓血恶物。"③《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白带。"④《本草推陈》:"治丹毒,火疮,烧伤,水肿。"
小麦
类别: 补虚药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揭,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①《别录》: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②《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③《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④《医林纂要》: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⑤《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亚麻
类别: 平肝息风
根:平肝,补虚,活血。治慢性肝炎,睾丸炎,跌打扭伤;茎叶:治肝风头痛,刀伤出血。①《滇南本草》:"根:大补元气,乌须黑发;茎:治头风疼痛;叶:治风邪入窍,口不能言。"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种子及根:平肝,顺气,润肠。治睾丸炎、疝气、慢性肝炎、肝风头痛、便秘。"
蒸饼
类别: 消食药
《纲目》:"消食,养脾胃,温中化滞,益气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
用药咨询
三叉神经痛自己可以缓和么
三叉神经痛一般不可以自行缓解,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到三叉神经所引起,会导致患者一侧面部出现剧烈疼痛,并且呈刀割样、撕裂样、电击样,同时还会伴有流涎、流泪等症状。三叉神经痛通常不可以自行缓解,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癫痫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治疗效果不佳,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微血管减压术、经皮穿刺射频毁损术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另外还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三叉神经痛怎么缓和
三叉神经痛的缓和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缓解疼痛症状。1、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还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2、物理治疗:如果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比较严重,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得不到改善时,也可以采取针灸或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3、手术治疗:若上述方式效果不佳,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操作下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主要是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与神经分离,从而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4、其他措施: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此外,还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后引起血管收缩而导致疼痛加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并遵医嘱完善视诊、血常规检查等明确诊断。
三叉神经痛疼多久缓和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主要是由于三叉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疼痛多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以第二支发病最为常见,患者可出现颜面、口角、鼻翼、齿龈及耳后部等处短暂的剧烈疼痛。三叉神经痛一般会持续几秒到几十秒不等,其缓解时间因人而异,通常情况下,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而言,可能在1-2周左右即可缓解;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可能需要1-3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缓解。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遵医嘱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毁损术、微血管减压术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同时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还需及时就医诊治。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