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饮

类别: 祛暑剂
出处: 《温热经解》。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夏令外感风热,身无热而脉数者。
【组成】: 青蒿露3钱(冲),六一散3钱(包),荷叶边1圈,西瓜翠衣3钱,绿豆皮1钱半,银花露5钱(冲),丝瓜皮3钱,淡竹叶1钱半,白扁豆衣1钱半。
【药材配方】: 丝瓜皮 扁豆衣 淡竹叶 白扁豆 竹叶 绿豆皮 荷叶 西瓜 青蒿露
【用法】: 水煎服。
中药材配剂
绿豆皮
类别: 清热药
清暑止渴;利尿解毒;退目翳 主治暑热烦渴;泄泻;痢疾;水肿;丹毒;目翳①《纲目》:"解热毒,退目翳。"②《随息居饮食谱》:"清风热,去目翳,化斑疹,消肿胀。"
青蒿露
类别: 清热药
明日,退热,清暑,辟秽。治劳瘦骨蒸,虚热,虚烦、盗汗,久疟,久痢,蓐劳。
白扁豆
类别: 补虚药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更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中药白扁豆: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暑湿泄泻,白带,食物及酒精中毒。扁豆衣:治暑湿吐泻,脚气浮肿。扁豆花:治中暑发热,呕吐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蒙药治吐血,咯血,月经过多,腰腿痛,腹泻。
扁豆衣
类别: 芳香化湿
健脾,化湿。治痢疾,腹泻,脚气浮肿。①《本草便读》:"达肌行水。"②《安徽药材》:"补脾化湿,止泻痢。治食物中毒性上吐下泻,解酒精中毒。"③《江苏植药志》:"治脚气足肿。"
淡竹叶
类别: 清热药
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①《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②《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③《握灵本草》:"去胃热。"④《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⑤《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⑥《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眼捕。"⑦《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⑧《广西中药志》:"治鼻衄,"
荷叶
类别: 利水渗湿
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①盂诜:"破血。"②《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③《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④《日用本草》:"治呕血、吐血。"⑤《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凤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⑥《品汇精要》:"治食蟹中毒。"⑦《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⑧《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⑨《本草备要》:"洗肾囊风。"⑩《生草药性备要》:"舂汁,治白浊,(煅)存性,治莲蓬疮。"⑾《太苹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⑿《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或夜尿证;又为解毒药。"
丝瓜皮
类别: 其它
治金疮,疔疮,坐板疮。①《滇南本草》:"晒干为末,治金疮疼。"②《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西瓜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喉痹,口疮。①《日用本草》:"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②《饮膳正要》:"主消渴,治心烦,解酒毒。"③《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④《滇南本草》:"治一切热症,痰涌气滞。"⑤汪颖《食物本草》:"疗喉痹。"
竹叶
类别: 清热药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①《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②《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③《食疗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⑤张元素:"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⑥《纲目》:"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⑦《本草正》:"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⑧《重庆堂随笔》:"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署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⑨《本草再新》:"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用药咨询
清暑益气丸
清暑益气丸属于中成药里的祛暑药,主要成分有黄芪、人参、苍术、陈皮、麦冬、地黄、五味子、炙甘草等,具有清暑祛湿、益气生津的功效。清暑益气丸主要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心烦、口渴、汗出不解、小便量少、气短乏力等症状。因此,对于暑湿所致的中暑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清暑益气丸进行治疗。但对于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需禁止服用清暑益气丸,以免加重病情。另外,对于服用清暑益气丸的患者,在服药期间还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如辣椒、炸鸡、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物疗效。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另外,对于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严重中暑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送医,以免延误病情。
金梅清暑颗粒
金梅清暑颗粒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金梅清暑颗粒中所含有的金银花、连翘等成分具有解表散热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不适症状。本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滥用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若对金梅清暑颗粒所含有的药物过敏,则不宜服用此药。此外,由于其属于中成药,因此不可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发挥。另外,患者还要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
枇杷清肺饮
枇杷清肺饮是由枇杷叶、桑白皮、白前、百部、桔梗、薄荷、甘草等中药组成的方剂。枇杷清肺饮具有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干舌燥、胸闷、便秘等症状。1、枇杷叶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热呕吐等症状。2、桑白皮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脾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状。3、白前白前味苦、辛,性微温,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痰多胸闷、风寒咳嗽等症状。4、百部百部味甘,性微温,归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新久咳嗽、百日咳等症状。5、桔梗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等症状。6、薄荷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症状。7、甘草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症状。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病情加重。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同类祛暑剂
柴胡石膏汤
主治: 妊妇伤暑,头痛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项背拘急,口干燥。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
组成: 柴胡4两,甘草2两,石膏8两。
消暑十全散
主治: 伤暑,兼感风邪,发热头痛。
组成: 香薷2钱,扁豆(炒,捶)1钱,厚朴(姜制)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白术1钱,茯苓1钱,木瓜1钱,藿香1钱,苏叶1钱。
麻丸子
主治: 踒折伤损,皮破骨出,手足碎断,肌肉坏烂,疼痛至甚,日夜叫呼,百治不止,手足久损,筋骨差爻,举动不能;损后伤风湿,肢节挛缩,造成偏废;劳伤筋骨,肩背疼痛,四肢废乏,动作无力。
疗效: 壮筋骨,活经络,生气血。
组成: 川当归(去苗,洗净)半两,桔梗(名布萝卜)半两,牛膝半两(不用酒浸),骨碎补2两(去毛),川乌(不见火,切作片子,醋煮)、川芎1斤,百草霜1斤,草乌(用山矾灰汁浸)1斤,木鳖子(去油壳)半斤,赤芍药半斤,乌豆1斗(浸酒煮,焙干),金毛狗脊(去尾)。
阿胶黄芩汤
主治: 秋燥伤寒,暑从火化,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泻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泻泄,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硬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疗效: 清润肺燥以坚肠。
组成: 陈阿胶3钱,青子芩3钱,甜杏仁2钱,生桑皮2钱,生白芍1钱,生甘草8分,鲜车前草5钱,甘蔗梢5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