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一般是指药物导致的肝损害,患者想要避免药物性肝损害,可以在用药时遵循慢性肝病的用药原则,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在用药过程中定期复查肝功能,根据药物性肝损伤的程度合理选择保肝药物。
1、慢性肝病的用药原则:在临床上,药物性肝损害是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前,或用药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临床症状时,应考虑可能是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如果有明确的用药史,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或在用药过程中遵循慢性肝病的用药原则,尽量避免因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生;
2、适应证:如果患者存在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危因素,如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哺乳期、儿童以及老年人等,在用药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测,并由医生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药物,如果存在用药适应证,患者应该尽早应用;
3、禁忌证:如果患者并没有明确的用药史,或者在用药过程中不注意,盲目使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有药物性肝损伤病史的患者,在用药前应向医生说明,避免应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
4、保肝药物:如果患者在应用某些保肝药物前,没有明确的肝损害易感因素,肝功能正常,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临床药物,尽量避免使用易导致肝损伤的保肝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熬夜。饮食应注意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草莓、橙子、菠菜等,有利于避免损害进一步加重。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