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姜香薷汤

类别: 祛暑剂
出处: 《岭南卫生方》卷中。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伏暑伤冷,致作霍乱。
【组成】: 陈皮(去白)、藿香叶、香薷叶、甘草(炒)、生姜(和皮)、良姜、枣子(去核)、紫苏叶、木瓜(去瓤)各等分。
【药材配方】: 甘草 生姜 紫苏叶 藿香 陈皮 香叶 香薷
【用法】: 每服3钱,水煎服。
中药材配剂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藿香
类别: 清热药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生姜
类别: 解表药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香薷
类别: 解表药
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①《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②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③《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④《履巉岩本草》:"截四时伤寒."⑤《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⑥《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⑦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⑧《纲目》:"主脚气寒热。"
香叶
类别: 芳香化湿
主治 风湿痹痛;疝气;阴囊湿疹;疥癣 ①《广西中药志》:"治风湿,疝气。"②《广西植物名录》:"治阴囊湿疹,疥癣。"
紫苏叶
类别: 解表药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①《别录》:主下气,除寒中。②孟诜:除寒热,治冷气。③《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④《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⑤《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⑥《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⑦《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⑧《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用药咨询
香薷什么科
香薷属于一种中药材,通常情况下,可以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等疾病。香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等疾病,同时也可以缓解水肿、小便不利、疮疡等症状。患者在使用香薷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同时,对于阴虚津伤的患者要禁止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在用药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治疗。
良姜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良姜一般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鱼蟹毒的作用,可以通过泡茶、熬汤、入药丸等方式进行食用。良姜属于一种中药材,味辛,性热,归脾、胃、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病症。患者可以使用良姜泡茶,可以有效去除体内寒气,改善上述病症。良姜还可以入药丸,将良姜和大枣、陈皮等中药材放入水中煎煮,可以达到治疗目的。此外,还可以将良姜和半夏、茯苓等中药材放入水中煎煮,可以达到治疗鱼蟹毒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此外,对良姜过敏的人群不宜服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
青蒿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香薷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祛风散寒、祛湿、活血通络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等病症。1、清热解暑青蒿香薷味苦,性寒,归肺、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中暑引起的不适症状,同时还可以预防中暑。2、利尿消肿青蒿香薷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等病症。3、祛风散寒青蒿香薷性寒,归肺、脾、肾经,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不适症状,同时还可以预防风寒感冒。4、祛湿青蒿香薷具有祛湿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湿热黄疸、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5、活血通络青蒿香薷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蒿香薷,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同类祛暑剂
柴胡石膏汤
主治: 妊妇伤暑,头痛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项背拘急,口干燥。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
组成: 柴胡4两,甘草2两,石膏8两。
消暑十全散
主治: 伤暑,兼感风邪,发热头痛。
组成: 香薷2钱,扁豆(炒,捶)1钱,厚朴(姜制)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白术1钱,茯苓1钱,木瓜1钱,藿香1钱,苏叶1钱。
麻丸子
主治: 踒折伤损,皮破骨出,手足碎断,肌肉坏烂,疼痛至甚,日夜叫呼,百治不止,手足久损,筋骨差爻,举动不能;损后伤风湿,肢节挛缩,造成偏废;劳伤筋骨,肩背疼痛,四肢废乏,动作无力。
疗效: 壮筋骨,活经络,生气血。
组成: 川当归(去苗,洗净)半两,桔梗(名布萝卜)半两,牛膝半两(不用酒浸),骨碎补2两(去毛),川乌(不见火,切作片子,醋煮)、川芎1斤,百草霜1斤,草乌(用山矾灰汁浸)1斤,木鳖子(去油壳)半斤,赤芍药半斤,乌豆1斗(浸酒煮,焙干),金毛狗脊(去尾)。
阿胶黄芩汤
主治: 秋燥伤寒,暑从火化,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泻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泻泄,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硬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疗效: 清润肺燥以坚肠。
组成: 陈阿胶3钱,青子芩3钱,甜杏仁2钱,生桑皮2钱,生白芍1钱,生甘草8分,鲜车前草5钱,甘蔗梢5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