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c元素

2023-09-22 来源:39健康网 举报/反馈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原的合成、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减少皮肤出血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坏血病、传染病及紫癜等疾病。维生素C缺乏主要是由于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需要量过度、药物因素等原因导致的。

1、摄入不足:由于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容易出现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如果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就会导致维生素C摄入不足;

2、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过快的儿童、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还有重体力劳动、慢性疾病的人群,因机体消耗量过多,需要补充较多的维生素C,另外,老年人及胃肠功能较差的人群,也需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

3、需要量过度:维生素C需要量过多,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C,会出现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等症状,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药物,会影响维生素C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体内维生素C缺乏;

5、其他:如果存在肾脏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等疾病,会导致维生素C排出量增加,进而出现缺乏。此外,如果皮肤破损,会增加体内维生素C含量,增加感染的风险。

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发现维生素C缺乏,应及时补充。日常可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柠檬、橙子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

相关文章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